杜預借楊崢軍令,瞬間就完成了戰前動員。

之後,杜預帶著姜伐野、蒙虓等人親自巡視周圍地形。

櫟陽原是秦國都城,漢王劉邦還定三秦後,也定都於此。

此地地勢高緩,北有荊塬、東迄石川河西岸斷塬,綿延數十里。

“報將軍,司馬班五萬中軍已至渭南!州泰部已至長安。”斥候飛奔來報。

“司馬鏈部現在何地?”杜預沉聲問道。

他雖然是一身寬袍儒甲,卻沒有任何人敢小看這個書生。

“已渡過鄭國渠,屯於頻陽。”斥候回道。

頻陽在櫟陽之北,正好堵住了杜預北退之路。

這說明司馬鏈也非尋常之將。

今時之戰,與當初毌丘儉被圍殺一戰何其相似?

三面合圍,泰山壓頂。

“此地是一個決戰的好地方。”姜伐野目光炯炯道。

“傳令諸軍,放棄櫟陽,直取涇陽!”杜預卻再次下令道。

“這不是又回去了嗎?”蒙虓一頭霧水。

“休要多言,依令而行!全軍只攜糧草、盔甲、軍械,其他財物一概捨棄!”

在櫟陽休整了兩日,三萬大軍又轉頭向西。

軍中怨聲載道,這一路趕來,搶了不少好東西,現在全部丟棄。

只是沒人敢質疑杜預的軍令,渭北轅門前,那一百多顆人頭讓他們至今記憶猶新。

魏軍始終無法完成圍堵。

頻陽的兩萬步騎也只能再一次倍道急行,搶在杜預之前進佔涇陽。

司馬班五萬大軍也加速行軍,搶渡渭水,先一步進佔櫟陽。

州泰亦領軍渡過渭水。

豈料杜預行至高陵便早已安營,大軍休整了三日,始終讓士卒保有體力。

杜預還宰殺了一千多匹馱馬,犒賞全軍,讓宣義郎不斷激勵士卒。

因此三萬大軍士氣始終保持著。

“南渡渭水!”杜預再一次下令。

士卒們早已習慣杜預的風格。

周煜最先明白杜預的心思,魏軍三面合圍,但魏軍的短處也在三軍各自為戰,己方每有小動,對方必然大動,花費更多的精力以完成圍堵。

關中是大平原,不是那麼輕易就能完成圍堵的。

心中漸漸對杜預的那一絲嫉妒,逐漸轉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