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崢只能正襟危坐。

難受歸難受,想到馬上回長安,也就釋然了。

暗想以後不能再遭這個罪了,拜祭天地、祖廟這些事,還是儘量不要自己來,高平陵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司馬懿死後,不設墳冢,不建陵寢,不讓子孫拜祭,一方面是沒臉見天下人,低調處理,另一方面,也是防備高平陵之變重演。

不過嫡子楊旭年幼,還不能承擔重任。

若是讓長子楊毅代勞,則是在釋放某種訊號了。

當然,楊毅也不是不行,亂世之中,立長立賢,但楊毅的長處在帶兵打仗,而且生性不喜文事,他成了世子,很容易就被架空了。

自己這一代把該辦的都辦了,下一代休養生息安定國內即可,讓飽經戰亂的百姓安享太平個兩三代人。

每一代都窮兵黷武,國運也不會長久。

正思索入神之際,忽然聽到外間一陣喧譁。

破風聲大作,呼嘯而來。

“有刺客!”

接著,楊崢感覺車外下起了雨。

叮叮噹噹的。

幾支利箭從馬車外射入,一支險些鑽入了右眼,幸虧楊崢這些年劍法沒有完全捨棄,本能的一抬手,擋住了利箭,但右手也被擦破了。

只感覺一陣麻癢從手臂往上爬。

心中頓時一驚,這箭有毒!

危急關頭,楊崢忽然想起兩個人——孫策、費禕!

這年頭刺客漫天飛。

當年軻比能差點統一鮮卑,也是死在刺客手上,鮮卑分崩離析……

馬車外第一波箭雨停歇,第二波破風聲又來了。

楊崢穿著袞冕,行動極為不便,手臂上又麻又癢,連拔劍的力氣都沒有了。

心中鬱悶至極。

秦始皇東巡,遭到張良刺殺,誤中副車。

彷彿歷史重演,自己也有這麼一劫。

秦始皇遭到四次暗殺,魏武曹操也遭到三次兵變,兩次暗殺……

自己推行佔田制,觸動了不少人的利益,遭遇暗殺幾乎是必然,有太多的人想弄死自己了。

豪強嘴上不說,心中早就恨不得千刀萬剮。

司馬家更不用多說,他們家就是養死士起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