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漢中停留的楊崢,收到吳國進犯的訊息,不禁佩服起吳國的腦回路起來。

這個時候不去佔司馬家的便宜,反而跟自己死磕……

說實話,楊崢連吳國國主現在是誰都不清楚。

別看這兩年吳國對外安安分分的,人家在家裡早就殺翻了天。

宗室、大臣,全被清洗了一遍。

而吳國的混亂,其實是孫權埋下的惡果。

二宮之爭,基本讓吳國裂成兩半。

本來諸葛恪能結束這一切的,這也是當初孫權託孤於他的本意。

但諸葛恪終究沒有鎮住場面。

孫峻、孫綝二兄弟禍亂吳國,其實也是二宮之爭的延續。

“蜀地急需休養,人心未定,屬下願出使東吳,與其結盟,共抗司馬氏。”龐青道。

“結盟是要結盟,卻不是現在,東吳此時攻我,是在給我一個下馬威,你現在去了,他們也不會有什麼好臉色,還是再等些時日。”楊崢記得這段歷史,羅憲以兩千弱旅,先後抵擋住了盛曼、步協、陸抗等人的攻擊。

再說成都有杜預和令狐盛在,蜀國應該不會出什麼問題。

永安本身就是一座要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不是堆疊兵力就能拿下的。

“再等些時日,吳國定會先與我們結盟。”在楊崢眼中,吳國出兵,只能算是關中、蜀中一系列大戰之後的波折。

畢竟吳國什麼都不做,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倘若吳國與司馬氏結盟?”龐青道。

楊崢一愣,不排除這種可能。

當年蜀國如日中天時,孫權就與曹操結盟,背刺關羽,把蜀國拉下馬。

這就像簍子裡的螃蟹,我上不去,你也別想上去。

楊崢笑道:“什麼時候虎狼要跟豬羊結盟的?東吳今日圖我,他日我亦有圖東吳之心!”

走到今天也看開了,國與國之間只有利益,沒有朋友。

當涼州與東吳利益一致時,吳國自然就是盟友。

利益出現分歧時,他們一定會毫不猶豫的掏刀子。

吳與蜀搞了這麼多年的盟友,也沒搞出什麼名堂。

所以什麼事還要靠自己。

今天吳國若能與魏國結盟,明天楊崢就能跟司馬昭喝酒聊天,都打了幾十年,結盟這一套早就玩不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