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司馬昭不分兵,而是選擇共進退,陳泰不會敗的這麼快,涼州騎兵也不會勝的這麼容易。

戰場之上,只要有一人先退,其他人心中就會充滿疑惑。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是人性。

憑什麼有人能先走?

是不是敗局已定?

大戰還開打,中軍士卒心中就已經蒙上了一層陰影。

更何況司馬昭留給陳泰的都是新進擴充計程車卒,雖然也經歷了壽春之戰,但並非是當年曹魏立國征戰四方的那一支中軍。

真正的精銳,自然要留在司馬昭身邊。

所以遇到苦戰和挫折,後軍瞬間就失去了鬥志兵敗如山倒。

後面殺聲震天,猶如驚濤駭浪洶湧而來。

司馬昭與賈充卻都非常默契的選擇了無視,彷彿忘了當初在陳泰面前的承諾。

明明身邊還有一支騎兵,卻依舊無動於衷。

不,也不能說無動於衷。

八萬人奔走的速度更快了。

“相國當以天下為己任,速離險地!”聽著背後追來的馬蹄聲,賈充連絲毫抵抗的興致都沒有。

如果連陳泰都擋不住,那麼他們就更擋不住了。

這才幾個時辰,陳泰就崩潰了?

難道西賊戰力真的恐怖如斯?

所以人心中都作如是想。

只有陳騫怒道:“區區一支遊騎而已,我方尚有八萬之眾,何懼之有?”

陳騫跟陳泰不同,陳泰心懷曹氏,對司馬昭若緊若離,而陳騫卻一頭倒向司馬氏懷中,成為中原冉冉升起的一顆將星。

尤其是蓮勺之戰,以三萬弱勢步卒,擋住五萬優勢騎兵,更令司馬昭刮目相看。

這比寄予厚望的羊祜強上太多。

人心惶惶之下,陳騫的鎮定讓司馬昭心中大定,“休淵可有良策?”

“相國勿驚,前軍有八萬之眾,猶有一戰之力!”陳騫猶如一棵大樹,風雪再急,卻不能撼動他分毫。

賈充眼珠子一轉,“可速速拋棄輜重、旗仗、車馬,以遲滯敵軍。”

司馬昭聽從二人之言,拋棄輜重,令士卒徐徐而退。

又縱成倅騎兵督戰,但有脫離本陣者,一概砍殺。

前軍迅速恢復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