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預製定了一系列鼓勵生育的政令,如減賦,贈糧食,每月可向官府領十斤羊肉。

效果還不錯,至少這幾年涼州境內,到處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玩耍的孩子。

開口閉口流利的漢言,穿衣打扮也再分不出是哪族的孩子,全都以漢族為榮。

幾個兒子也從青營中回家,一晃,老大楊毅老二楊武都十三歲了。

這個時代,這個年紀,有的已經娶妻生子,有的早已勞作在田間,有的提刀上了戰場。

“父親,兒想從軍!”老大楊毅張口就來。

楊崢上下打量他的身板,十三歲的年紀,卻跟十五六歲的孩子一樣強壯,“再等兩年如何?”

“其他人十二三歲就外放為宣義掾,兒今年也不小了,弓馬嫻熟,正可為父親衝鋒陷陣,橫掃天下!”楊毅拍著胸脯道。

楊崢揮了揮手,“弓馬嫻熟,只是百人敵,真想上戰場,就應該多讀讀兵書,方為萬人敵。”

這個年紀,就該去玩泥巴,只當是小孩子不懂事胡鬧了。

“兵法都是死物,戰場決勝,隨機應變,狼群天生就會圍獵,會打仗之人天生就會打仗。”楊毅越說越是興奮。

楊崢一愣,能說出這種話,也非池中之物啊。

難道上天開眼,給老楊家降下幾個人才不成?

不過話又說回來,自己給他找最好的師父,精心培養這麼多年,開竅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這話是你自己想的還是別人教的?”楊崢笑道。

楊毅臉一紅,“是我們幾個兄弟琢磨出來的。”

他與李特的弟弟李庠、趙阿七的兒子趙雄,以及夏侯栩結義,四人在青營中形影不離,感情極好。

“兵法雖是死物,但融會貫通後,方能隨機應變,這樣吧,三個月,你若能把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司馬法六本兵書背熟,為父就讓你們從軍如何?”看楊毅的架勢,楊崢也不好直接拒絕,打擊他的自信心,所以乾脆出了個難題,讓他知難而退。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楊毅異常認真道。

楊崢笑道:“你先背會了再說。”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造司馬家的反是個長期而艱鉅的任務。

歷史上也有更多父子齊心協力的成例,孫堅父子,李淵父子,李克用父子,朱棣父子……

若他真能上陣殺敵,也算是一大臂助。

“武兒,你呢?”楊崢目光瞟向老二。

他一直在旁察言觀色一言不發。

“聽憑父親安排。”

“你倒是狡猾,這樣吧,你們都虛歲十四了,也該出去歷練歷練了,先當個宣義掾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