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焦慮(第2/2頁)
章節報錯
涼州糧食價格上漲,也一定會傳導進中原和蜀中。
這才是降維打擊。
老老實實的收購糧食要收到什麼時候?
老老實實的跟司馬昭玩攻城略地,玩得過中原?
以涼州的現狀不搞點騷操作怎麼破局?
龐青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屬下這就去辦。”
洛陽。
自司馬昭升任相國之後,國內大小政務已經不需送入宮中,曹髦僅有的一點權力也喪失了。
郭太后亦是如此,被他的從兄弟們和叔父完全架空。
明帝設定的外戚、勳舊、士族互相牽制的格局完全被打破。
當年漢獻帝還有諸多漢臣支撐著,現在的曹髦放眼朝中,只有一個庶族出身的王經還站在他身邊。
不過轉機似乎到來。
甘露四年五月,徵南大將軍、司空王昶病逝,魏國出現一絲權力空隙。
本來最合格的接班人是王基,擔任荊州刺史多年,熟悉荊襄戰局,但王基被斬於長安,剩下的人選就不多了。
荊州乃三國交界之地,常年大戰,非重將不能守。
司馬昭一時也不敢把司馬家的幾個廢料送上去。
朝中提議由州泰擔任徵南將軍。
司馬昭一直猶猶豫豫。
關中、荊襄、揚州三鎮非比尋常,常年駐紮幾萬、十幾萬大軍。
放在外人手中,終究不放心。
好不容易熬死王昶,現在全部交給州泰,司馬昭也不放心。
在賈充的建議下,司馬昭將荊州一分為二,陳騫任徵南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鎮新野。
州泰任徵虜將軍,都督江南諸軍事,鎮襄陽。
不過荊州刺史一職空缺出來。
誰都看得出,王昶死後,荊州兵權是一塊肥肉。
朝堂上爭論不休。
皇帝曹髦也加入角逐之中,推薦尚書王經,當年他就擔任過江夏太守,熟悉荊州情勢。
皇帝在朝堂上是孤家寡人,但郭太后不是,暗中助力了一把。
司馬昭考慮到自己剛剛晉升相國,不宜逼的太緊,也就同意了。
“願陛下隱忍再隱忍數年,司馬氏數敗於楊興雲,關中大戰,若是再敗,聲威大跌,人心離散,士族必起異心,陛下或有一線機會,臣此去荊州,收拾部眾,養兵於外,數年之間必有佳音。”王經跪伏在曹髦身邊。
士族選擇了司馬氏,但庶族中還有忠義之人。
曹髦傷感道:“司馬氏權勢滔天,朝堂之上皆是負心之人,卿此去,能為則為,不能為,則自保。”
王經涕泗橫流,“陛下何處此言,司馬懿蟄伏數十載,方有高平陵之轉機,只要楊興雲不敗,司馬昭就不會走走後一步,臣觀司馬昭,亦非長壽之相,陛下青春年少,何必爭一日之長短?”
“卿言是也。”曹髦擦乾眼淚。
朝堂上能用的人他都用了。
除了王經,剩下的幾乎全都是士族出身。
連夏侯和都投奔了司馬昭,近日被封為相國左司馬,成了司馬昭的心腹……
夏侯和是夏侯淵第七子,夏侯霸的親弟弟,清辯有才論,他投奔司馬昭,意味著魏國的夏侯氏向司馬昭妥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