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效果不要緊,把氣勢弄出來即可。

談判這種事,最好讓對方主動。

轟了兩天,山上還是沒有動靜,這說明壓力還不夠。

楊崢只能以攻促談,挑選擅長山地作戰的羌卒漢軍五千餘,披重甲,持大盾,從三面開始攻山。

“上次放跑了龐會這廝,方有今日之事,屬下願為前鋒,提龐會狗頭來獻!”沒拿下龐會,劉珩一直耿耿於懷。

“那倒也不必,量力而行,適可而止,搶佔山頭即可。”楊崢拍拍他的肩膀。

真打起來,劉珩聲勢極大,漫山遍野都是罵聲:“龐會小兒,快來受死!”

彷彿要把驪山罵塌了一樣。

正如楊崢預料的一樣,驪山易守難攻,幾場零星的接觸戰,都沒沾到什麼便宜。

平原之上野戰,楊崢相信自己的部下能輕易滅了這支中軍。

但這種山地戰,敵人糧草充足,居高臨下,就不是那麼容易拿下的。

這場接觸戰,不僅沒有給龐會壓力,反而給了他信心。

劉珩一臉憋屈的下山,肩膀還插著幾根箭羽,弄得像個鳥人一樣。

“你小子又搞砸?”楊崢打趣道。

劉珩撇了撇嘴,“不是屬下無能,而是龐會那廝太狡猾,我們一上去,他就放擂木,山道狹窄,根本站不住人。”

周圍將士紛紛大笑,劉珩一向囂張跋扈,也有憋屈的時候。

楊崢莞爾,“先去休息吧。”

劉珩瞪了一眼周圍笑他的人,提著狼牙棒退下了。

楊崢望著驪山,龐會這廝是不見棺材不掉淚,不打疼他,他肯定覺得自己還有機會。

“報君侯,姑臧杜長史有信至!”親兵奔來道。

楊崢接過,看完之後不禁陷入深思之中。

杜預提議,趁現在風雪退去,冬日暖陽,儘快把長安百姓遷徙至武威和西平。

今後兩年,長安必有大戰,與司馬昭在關中打攻守戰極為不智,現在的涼州已然沒有跟中原硬拼的實力。

所以還應該按照原來的戰略,以關中為磨盤,不斷消耗中原的有生力量。

只要再大勝一場,即便中原實力雄厚也支撐不住,屆時,可以從雁門出數萬騎,東取幽燕,南下並冀,威懾河洛,關中不戰可得。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只不過楊崢心中略有不甘。

打下長安,卻不能佔有,實在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