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馬(第1/3頁)
章節報錯
臨近八月,豐收的季節臨近。
連續多年遠離戰亂,涼州一片生機盎然。
人口越來越繁密。
田壟巷陌間,到處是奔跑的孩童身影。
他們的父輩或許還是羌人、胡人、匈奴人、鮮卑人,但他們已經與漢人孩童別無二致。
豎著羊角小辮,說著純正的漢言,穿著官府發放的漢服。
新設立的撫慰司對此尤為重視,無論是奴隸還是待歸,所生的孩子一律為治民,撫慰司會登記造冊。
每月送來些糧食布匹羊肉,考察他們的生活現狀。
若孩子不會漢言,當即責罰他們的父母。
羌胡匈奴等部,生養孩子跟放羊養牛差不多,只管生,活不活的下來,就看他們自己的造化。
若是女兒,或者身體瘦弱的男嬰,動輒扔進水中。
隨便一個理由,就會把孩子扔在荒郊野外。
撫慰司今年收容的嬰兒就有上千。
楊崢不得不頒佈法令,禁止棄嬰,若是養不活或者不想養,可以送入撫慰司中養育。
生活安定了,人口自然就多了。
這年頭娛樂活動不多,天一黑,蒙著被子就開始造人。
為了鼓勵生育,奴隸待歸生男賞一頭羊,生一女賞一石糧,治民則賞兩頭羊,兩石糧。
涼州絕大多數漢民都是治民,楊崢此舉其實也是在暗中鼓勵漢人多生養。
奴隸的後代不再是奴隸,這比任何口號都管用。
安定的環境,也不斷吸收西域、漠北的部族遷入。
今年張特從高昌送入三千多帳西域部族。
漠北漠南的部落也紛紛南下。
楊崢照單全收,首領貴人全部留在姑臧享受榮華富貴,部民則分散送往金城、隴西、北地分散安置。
至於那些不願享受榮華富貴首領,楊崢本著親切友善的原則,讓他們打道回府。
大部分東遷的部族,基本都是原地混不下去,才不得不東遷。
楊崢讓他們回去,差不多就是斷了他們的生路。
而這些脾氣也比較火爆,當場就爆發了,要洗劫城池。
卻不料四面八方被圍的結結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