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誕能不能救,怎麼救。

楊崢一直在思考這兩個問題。

人的性格就是其命運,諸葛誕一心一意割據淮南,不圖進取,其敗亡就已經註定了。

這也是歷史的巨大慣性所在。

東吳傾國馳援,與魏軍連連血戰,諸葛誕卻在壽春城中袖手旁觀,只讓文欽等東吳兵馬出城接應。

算計太多,有時候反而會害了自己。

都兩座泰山壓頂了,還這麼多心思,這樣的人救不了,也救不過來。

即便楊崢派人去說今年淮南大旱,恐怕諸葛誕第一反應是殺自己派去的使者,而不是思索對策。

再說以如今的形勢,淮南戰場上已經不需要對策,就是你死我活的扳手腕。

天下大勢基本清晰明朗,司馬昭平定淮南之後,一定會出兵西北。

這是毫無疑問的。

從淮南傳回的情報看,孫綝退兵之後,諸葛誕就及及可危了。

其實這種泰山壓頂的搞法最無解。

司馬昭根本不跟你玩虛的,就堂堂正正的碾壓。

東吳、淮南根本不是對手。

相當於,司馬昭一個人單挑諸葛誕、孫綝、姜維、以及自己。

雖然在雍涼丟掉了隴右,但在大局上,司馬氏仍舊是獲利的。

吳國經歷這次挫敗之後,未來估計沒有心勁北伐。

蜀國一言難盡,到現在還沒啃下陳倉,還拒絕了周旨的援助。

楊崢感覺自己的一片好心被當成了驢肝肺。

這也說明姜維越來越不信任自己。

“第六批河南地狩獵騎兵今日回到姑臧大營,共俘獲牲畜一萬多頭,奴隸四千人。”孟觀欣喜來報。

這個數字並不奇怪,漢衛青橫掃河南地,俘獲牲畜近百萬頭。

現在是十月,正是牲畜出欄的季節。

今年不是豐收,但府庫收糧依然達到三百七十萬石,河湟、河曲、涼州、河套牲畜一共出欄十三萬匹,涼州府庫頓時充盈起來。

2k

索靖完成了楊崢一年四萬匹馬的要求。

一萬多匹戰馬,搭配兩萬多匹馱馬、駑馬,讓親衛軍全都能騎在馬背上。

步卒也能分到兩匹馱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