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五章 賣(第1/3頁)
章節報錯
天山南北,兩路秦軍同時出擊。
兵力少有兵力少的好處,補給相對簡單一些。
杜預不費吹灰之力收復疏勒,又在狹窄的蔥嶺山口俘虜四萬三千,連大宛王子藍庾都被生擒,薩珊將領、大宛貴人三百餘被捉。
牲畜糧草更是堆積如山。
這一戰讓西域諸國膽戰心驚,其後,杜預派勐將田章領兵五千橫掃當初背叛大秦的十三國,自領三萬聯軍翻閱蔥嶺,攻打大宛。
此時的大宛早已不是當年的大宛。
國中暮氣沉沉,國王老邁,諸子奪嫡。
藍庾佔據優勢,本來想借此次東征,立下軍功,回國就繼承王位。
卻遭遇如此慘敗。
大宛計程車氣民心被一戰打沒了,國中最精銳的軍隊全軍覆沒,對人心的衝擊可想而知。
加上大秦細作的渲染,如果負隅頑抗,秦國到來時,雞犬不留,一概屠滅,到處瀰漫著亡國的氣息。
對中原的恐懼之心到處漫延。
當年貳師將軍李廣利雖然沒能滅了大宛,卻屠了幾座城,在當地留下恐怖的記憶。
權貴老爺們爭相向河中逃竄,但他們的馬車,顯然快不過秦軍的輕騎,而且逃到河中也未必管用。
亂民四起,到處搶掠。
秦軍還未到,城內已然大夥瀰漫,黑煙滾滾。
細作早就在城門前恭候。
很多城池為了避免屠城,主動投降。
也有一些大城堅決不降,杜預驅趕俘虜攻城,又把藍庾掛在旗杆上,推上去與秦軍一起攻城。
進入大宛盆地之後,糧食便不在是問題。
大宛連支像樣的抵抗隊伍都組織不起來,國中一片紛亂,任由秦軍攻城略地。
擒賊先擒王,杜預沒有遲疑,令馬循率一萬秦軍為先鋒直撲其都城貴山城。
杜預與于闐國王楊敬率軍在後。
都城被圍,落在很多人的眼裡便是大勢已去,大宛國的商賈最先投誠。
他們耳目靈光,是絲綢之路的最大獲利者,與鎮撫司暗中有不少來往,大宛的情報就是從他們手上一份一份送出去的。
又配合宣義使們製造亡國言論,弄的人心惶惶。
一個秦人的戶籍,就讓他們心甘情願出賣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