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之上,群山莽莽。

山道早已被清掃過,一塵不染。

從山口到山頂,立有玄、赤、青、白、黃五色旌旗。

楊崢沐浴更衣,穿著袞冕,一步一步向上走。

山道崎區而漫長,幸虧這些年一直堅持鍛鍊身體,節制女色,體力尚可。

一旁護衛的劉珩早已氣喘吁吁。

不過他穿著盔甲,身上多了幾十斤,自然要辛苦些,加上身體剛剛恢復,氣力有些不濟。

其他人表現就好多了。

走了快兩個時辰,才終於到達岱頂,頂上修有祭臺,祭臺之側,有秦始皇、漢武帝、光武皇帝立的碑文。

以前漢武帝的石碑立的最高,足足有四丈,上下漸削,石色瑩白,歷盡幾百年的風雨而不生苔蘚。

泰山郡的官吏為了拍楊崢馬屁,在漢武帝之側立了一座五丈高的石碑,壓過了武帝一頭。

楊崢再狂妄,也不敢跟漢武帝比,現在大秦走的也是人家的老路而已。

做人還是低調一些為妙。

宋真宗簽了個澶淵之盟,恬不知恥的也跑來封禪,直接拉低了泰山的檔次,弄得後面的帝王都不親自封禪了,只派官吏前來祭拜。

“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此碑朕可無福消受,讓人把此碑削了。”楊崢笑道。

“唯。”李密拱手道。

歷朝歷代,敢封禪泰山的都有一定的自知之明。

秦始皇一統六國,為華夏之祖龍,車同軌書同文,奠定了華夏的基礎,別小看這六個字,即便到了後世,西南邊的三哥都沒完成此舉。

漢武帝在秦朝建立的基礎上,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

所以史書上自古便有功莫大於秦皇漢武之說。

算上光武帝,楊崢是第四個封禪的帝王。

如果說功勞,楊崢覺得自己最大的功勞,就是免除了這個偉大民族墜入黑暗深淵的命運。

現在的大秦只是一個開始,而非結束。

封和禪其實是兩步,封是祭天,禪則是祭地,在岱頂行登封禮,並立石頌德,自泰山之陰下山,行降禪禮於梁父山。

封禮開始,所有人都退下,只有楊崢一人在祭臺上。

祭文寫了數千言,什麼保佑大秦國泰民安、千秋萬代之內的,經過文學館的修飾,詞藻華麗,妙筆生花,但此時此刻,楊崢卻不想照本宣科的念。

而是望著群山,望著遠處的蒼天,原本有太多的話要說,卻忽然間覺得有些疲憊。

薰風陣陣,陽光溫暖。

不知不覺竟然睡著了……

不過夢中卻回到後世,見到了喜極而泣的父母,吃了一頓他們做的飯菜,跟父親碰了幾杯啤酒,聽母親的嘮叨,然後刷刷手機,玩玩電腦……

一覺醒來,日已西沉。

夢中的場景卻是那麼的真實,對前世父母的思念也如此真切。

以至於有些分不清現實和夢境。

忽然意識到,自己不過也是個普通人而已,三十年,彈指一揮間,如夢似幻……

皇帝首先是個人,先做好一個普通人,然後才能當好皇帝。

看著遠處莽莽群山,蒼穹彷彿觸手可及,楊崢拱手向天,也不知道冥冥之中是否真有神靈存在,如果有,那就請保佑這片大地上的人,少遭受一些苦難,讓這個民族永遠屹立不倒……

“陛下,時辰差不多了。”李密和劉珩在祭壇下小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