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滅王氏三族,讓中原士族噤若寒蟬。

連跟楊崢說話的時候,都畏畏縮縮。

楊崢現在知道為何司馬懿、司馬師為何要高舉屠刀了,用起來的確方便,還一勞永逸,斬草除根。

王濬夷滅王氏三族後,得人口近十萬,各種工匠三千多人,良田近萬頃,東海、琅琊等地一半的良田都是他們的,糧草百萬石,金銀異寶錢帛等物堆積如山,用王濬奏表中的話來說就是不可計,全部被他裝上車,向鄴城送來……

這是真正的富可敵國,也難怪他們敢跟自己掰手腕了。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這一代的王氏人才凋零,王昶死後,王氏只剩下一個王渾勉強能上臺面,所以覆滅就是必然了。

士族的根本是人才,而不是權勢。

魏晉以來,士族墮落,整天五石散,酒池肉林的,人才也就一代不如一代了。

不過夷三族的後患還是有的,這種手段讓朝爭更加激烈和殘酷,因為沒了後路,只能無所不用其極,什麼道德、規則統統被踩在腳下……

歷史上司馬家不也是被人夷滅三族?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一個寬鬆、積極的政治環境,才能出現有作為、有能力、敢擔當的大臣。

不然全都把精力用在內鬥上。

司馬家的朝廷正是如此,人才濟濟,危急時刻,竟然沒有一人挺身而出,眼睜睜的看著晉國走向滅亡。

“朕欲廢除夷族之陋習,改為全家連坐,伯玉以為如何?”

滅三族,改成殺人全家……

楊崢覺得自己夠意思了。

衛瓘曾是曹爽當權時代的廷尉,熟知律法,“陛下欲洗刷正始以來之弊,然臣以為暫時不可,士族豪強勢力仍大,廢除此法,無以震懾他們,陛下可以不用、慎用,但眼下絕不能廢棄!”

“有道理。”楊崢點頭同意。

這項恩德可以留給太子。

自己這輩子恐怕都要唱黑臉,為後代掃清障礙。

衛瓘拱手道:“目下士族豪強懼大秦之威,陛下可再進一步!”

“現在就開始度田,恐怕有些操之過急了。”戰火剛剛熄滅,就立即吞下勐藥,只怕中原受不了。

“非是度田,而是拆除塢堡。”

“高明!”楊崢瞬間就明白了衛瓘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