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不能楊崢放棄關中本土,不顧司馬氏虎視眈眈,領著大軍去征討西域吧?

“此策確實可行,傳令,鎮撫司和宣義司選派精練之士,潛入西域諸國,封馮琦為西域撫慰使,監西域諸國事,都亭侯。”

不管行不行,先去試試。

即便失敗了,損失也不大,但若是成功了,則一本萬利。

有馮琦這個內應,成功的機率非常大。

司馬家已經整合了東部鮮卑三部,拓跋力微處於搖晃當中。

整合西域也勢在必行。

“臣保舉一人,可主持西域宣義司。”衛瓘拱手道。

“何人能得衛伯玉之推薦?”楊崢笑道。

他心中合適的人選是龐青。

不過衛瓘有推薦人選自然最好不過,龐青這些年成長有目共睹,與孟觀齊名,有秦王左右手之稱。

西域路途遙遠,此策至少需要數年,甚至十幾年方能見效,龐青去了西域,自己身邊就少了可用之人。

“宣義令孫陽。”衛瓘道。

孫陽也是仁字輩的,一向不引人注目,異常低調,但楊崢知道,太原能拿下,衛瓘出謀,孫陽跑腿,暗中挑動,的確是員得力干將。

“可!”楊崢點頭同意了。

這一次整合需要大量宣義郎、錦衣衛。

楊崢親自去青營選拔人才。

整個青營都轟動起來。

一個人最有理想的年紀,大概也是十五六歲。

而西域正是漢家男兒揮灑熱情與熱血之地。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一個男人雄起了,自然要去外面闖一闖,一個國家崛起了,也必然向外擴張,無論是武力還是文化。

“西域乃我華夏之故土,漢魏不振,我大秦當取之,大好男兒當效彷漢終軍、班定遠、張博望,為大秦疏通西域,北擊胡虜,統攝萬國!”楊崢開場的第一句話就讓少年們熱血沸騰。

其中有不少來自羌胡、賨氐、鮮卑、匈奴等部,但這根本無法阻擋他們在精神上成為秦人。

一身漢服,束髮右衽,滿口流利漢言,只看長相,根本無法區分誰是羌胡,誰是匈奴。

秦國一向也不看重出身和門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