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皆敬佩不已。

薜珝便以陶璜為前部督,領軍一萬,反攻秦軍。

陶璜見秦軍合圍,知不可力戰,率兵經海道,直撲交趾。

楊稷領兵回返,陶璜水兵先到一步,於半途設伏,大破楊稷、董元、解系等將。

楊稷率殘兵殺出重圍,退回交阯。

交州大戰第一回合,雙方各有勝負。

陶璜力挽狂瀾,成為吳軍中流砥柱。

其後,兩軍陷入對峙。

陶璜圍攻交阯,霍弋、令狐盛三萬人馬圍攻虞氾、薛珝的九萬大軍……

戰局一直持續到甘露七年。

此時,秦國使者張輔也輾轉萬里,進入建業。

兩國交戰,對待使者自然態度極其不好。

張布、濮陽興連見面的興趣都沒有,派諸葛靚去應付。

張輔也不著急,只在江東遊山玩水,拜訪江東士人,暗中窺探東吳國勢。

見百姓疲敝,面有菜色,無立錐之地,豪族莊園林立,宅田連阡陌,舉國上下習以為常,士人皆以清談為榮,吳主沉迷射獵五石散,國事皆有張布、濮陽興二人打理,知吳國必非大秦敵手。

事實也跟他推測的一樣,吳國十萬大軍戰敗的訊息很快傳來,建業一片譁然。

十三萬大軍準備數月,耗費錢糧數以億萬,接戰不到一個月,被斬兩員大將,折損數萬人馬,士氣為之奪。

又過了數日,陶璜擊敗楊稷、兩軍對峙的訊息傳回,才讓江東士人稍稍安心,也清醒不少。

南中的秦軍只不過是偏師,還是之前的蜀軍。

十幾萬大軍有內線作戰的優勢,連三四萬蜀軍都拿不下,更不用說跟如狼似虎的秦軍精銳對壘。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張輔在建業的待遇不斷被提高。

東吳重臣也開始召見。

“秦吳兩國並無宿仇,而有共敵,何不同伐司馬氏,以慰合肥、壽春戰死之將士?”張輔底氣十足。

“交阯乃我故土,爾國無端侵奪,何謂無仇?”張布親自出馬。

“若非諸公覬覦蜀中南中,又何必有此慘敗?”

“蜀中南中乃蜀國之土,我等為何不可取之?秦國若是願意歸還巴中、南中、交州,則兩家結盟,共伐司馬氏!”濮陽興大著舌頭道。

此言一出,殿中極其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