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田制將百姓與國家緊密聯絡在一起。

府兵制則將士卒與國家捆綁在一起。

如果不滿足現狀,可以透過戰功實現階層躍升。

其實任何時代都是如此,上面對百姓稍微好一點,下面的人便以死相報。

完全的公平公正不可能實現,有些人出身就起點高一些,這種現狀無法改變。

楊崢至少實現了相對的公平公正。

出身低沒關係,若是有本事,同樣可以達到很高的高度。

羌人中名聲最響的楊千刀就是其中的代表,從一介牧奴成為偏將軍,家中田宅相連,嬌妻美妾,子孫滿堂,雖然因傷退役了,還是無數後輩的目標。

還有匈奴、鮮卑等等。

別看這些人以前頑固不化。

入秦之後過上安定的好日子,成了楊崢最忠實的擁篤。

一聽說要招兵,全家老小都來了。

任何時代都是一樣的,只要提供一個公平合理的平臺,就不怕沒有衝鋒陷陣打天下的人。

最怕的階級固化。

如今晉國便是如此。

刺史的兒子至少是個太守。

太守的兒子至少是縣令。

將軍的兒子是校尉,校尉的兒子是都尉……

幾年之後,這些兒子們取代老子的位置。

來來去去,還是那幾個姓氏。

其中不乏有幾個能人,但絕大多數都是泛泛之輩,名頭倒是吹的一個比一個響亮。

楊崢只相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不主動給下面的人提供上升渠道,這些勐人遲早會自己殺出一條道。

大秦沒有門蔭入仕這一說。

勳舊、士族豪強的子弟全部去青營回爐,不能畢業,就不會被錄用。

畢業之後,也是從地方或者軍中底層做起,憑政績和軍功說話。

當然,這些人中有能力的人晉升道路會比常人快一些,不過他們多數集中在政務方面,軍功則是實打實搏命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