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西域的整合並不順利。

這年頭沒人願意放棄手中的刀子。

最主要還是楊崢的名聲,讓西域諸國心中不安。

以前他們臣服大漢,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期間不斷掀起叛亂,西域三通三絕。

現在也是一樣。

西域國王們也不是蠢材,知道大秦的徹底崛起還差一口氣。

在沒有解決另外兩家時,無法將精力放在西域。

他們採取了一個很好的策略,拖!

法令一條一條的拖,一個字一個字的扣。

遇到雙方都不妥協之處,使者就操一口蹩腳的漢言,「陛下說的有理,但西域有西域的習俗和形勢,陛下稍待,外臣回稟我家國主,然後才能答覆陛下。」

一來一去,半年就過去了。

對這些衛瓘早有預料,「夏國沒有站穩腳跟,高昌防守有餘,進攻不足。」

魯芝以為衛瓘又主張遠征,連忙勸止,「中原若固,西域自來,不可捨本求末。」

楊崢也沒這個心思遠征,能不動刀子當然最好。

有遠征西域的精力,還不如發動統一大戰。

秦國正處於積蓄國力的關鍵時期。

勞師遠征當然不可能。

魯芝說的也對,中原一統,西域自己就會跳進鍋裡來。

「那就跟他們磨一磨。」楊崢倒是無所謂,很多條款其實已經形成既定現實。

只要秦館立著,相當於牌坊立住了,時間站在大秦這一邊。

剛說到西域,龐青在門外低聲道:「陛下,宣義令胡淵有急報。」

安定胡氏家學淵源,其子弟果然非同凡響,當初派出去的宣義郎,胡淵功績最大,能文能武,處事靈活,秦館最早也是他提出來的。

所以順理成章,被升為宣義令。

「發生何事?」

龐青只有侍中之銜,沒有平尚書事加身,所以沒有楊崢的特許,不能參與最高階別的議事。

龐青推門而入,「龜茲暗中聯絡大宛、康居將圍攻夏國!」

七河流域算是西域最肥沃的土地之一,即便在一千七百多年的後世,也是富得流油之地。

以前烏孫因為躲避漠西鮮卑的襲擾,向天山發展,侵犯了康居和大宛的利益,三國打來打去。

現在這塊沃土換了一個更強悍的主人,周圍的野狼自然心有慼慼。

加上龜茲在其中串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