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文明間最好交流方式,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漢魏秦的強大,在西域產生深遠而持續的影響。

自然會吸引很多忠實擁躉。

更何況站在頂峰的華夏文明與西域散碎的文明完全沒有可比性。

楊崢結合後世漂亮國的辦法,與衛瓘商議許久之後,制定了十一條法令。

其一,諸國之國王必須得到大秦的冊封才算正統。

其二,諸國王子、貴族必須到長安遊學,短則三年,長則五年。

其三,西域諸國以後對軍隊沒有指揮權,由長安派遣的參軍、司馬、宣義令指揮和訓練。

其四,各國統一商稅,不得私自加徵。

其五,漢言為官方交流語言。

其六,各國除了設立秦館,還要開設庠序教授孔孟之道。

其七,各國有糾紛,一律不得私自攻戰,可由西域長史府裁決,若有異議,可上訴至長安御前。

後面幾條則是禮制方面的內容,規定西域國王的品級,地位,宮殿的大小、顏色,衣服的穿戴,馬車的規模等等。

主要原則,兵權歸大秦,政權、財權還是歸各國。

當龐青宣讀之後,各國使者目瞪口呆。

「陛下是要滅亡我們嗎?」龜茲國使者最先坐不住。

楊崢習慣在

正式場合穿盔甲,配長劍,盔甲外面罩一層玄色文衣,用以彰顯大秦尚武之風。

「你錯了,這是在保證你們國運長久西域穩定,你們的王還是王,你們的民還是你們的民,軍隊也還是你們的,大秦協助你們,從此負責各國的安危,不必再懼怕外敵入侵,讓西域成為禮儀之邦,難道不好?另外,朕可以允許你們的王擁有五百人的侍衛隊。」

地位不一樣了,說話的力度也不一樣。

楊崢感覺自己沒說出一個字,無形之中都帶著威嚴。

幾個使者眼珠子轉了轉,「此事牽涉太大,我等無權作準,需回稟國內。」

看天出價,落地還錢。

整合西域本來就是個漫長的過程,各國的心思都一樣,比如且末、戎盧、婼羌這些小國,國眾也就兩三千人,能抱上秦國的大腿,以後不用受欺負,當然願意。

但龜茲、疏勒、鄯善這些稍大的國家,一向有著擴張的野望。

「沒關係,你們可以回去多想想,朕在長安等著你們的好訊息。」楊崢一點都不著急。

手中有刀,心中當然不慌。

時間也是站在大秦這一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