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祭了曹魏之後,國中對楊崢的評價高了不少。

勸進之聲小了許多。

但這正如暴風雨來臨之前的沉靜,只差一個契機而已。

楊崢登基稱帝已是大勢所趨。

連街頭巷尾都在悄聲議論。

甘露十年三月初五,西域一份捷報傳回,舉國歡騰起來。

王長子楊毅率兩萬五千騎,翻越金山,五千裡奔襲,一舉攻破烏孫,俘獲烏孫王大小昆彌鵲安靡、先歸靡,置鞬落和羅日律豪酋貴人七十餘人,獲金銀折錢一億三千萬,人口近四十萬。

漠西鮮卑後路被斷,前線的十幾萬大軍如水中浮萍,只有尹春守住高昌,敗亡是必然。

烏孫和鮮卑貴人俘虜正在押解長安途中。

「小兒輩竟破敵矣!」楊崢裝作淡定。

但心中卻知這一戰對西域而言是決定性的。

烏孫加上高昌,東西牽制,天山南北便如鍋中熟肉一般,慢慢熬煮即可。

這一戰也說明大秦鐵騎在野戰中幾乎無敵。

雙馬蹬、高馬鞍、鐵馬掌、具裝騎兵、長槊、連弩……

這些東西絕對要領先周邊諸國。

還未高興,又是一封捷報從後面追來。

得知烏孫被攻破後,漠西鮮卑進退失據,糧草不足,人心離散,敵軍受到潛伏的宣義郎挑撥,發生火併,置鞬落和羅日律首領被亂刀砍死,十數萬大軍向西州都督尹春請降。

龜茲、疏勒、于闐、悅般、焉耆諸國紛紛遣使乞降。

康居、大宛向長安派出使者請和。

西邊的威脅全部解除!

這一戰輝煌至極,不亞於當年曹真的河西之戰。

「恭喜大王!」魯芝帶頭拱手行禮。

「恭喜大王!」其他人也跟隨其後。

「諸位同喜!」漠西鮮卑和西域一併被解決,秦國周圍的敵人全部俯首,可以集中精力對付中原和江東。

「大秦威震西域漠北,版圖遠超中原,大王武功赫赫,為萬民計,臣請大王登基,以定天下人心!」這一次魯芝帶頭勸進。

「請大王登基!」群臣齊聲道。

這個時候杜寬不知從哪裡竄了出來,「大秦連續兩年天災不斷,大王登基,順應天道,天人感應,天道正,則四時正,大秦今年必風調雨順。」

楊崢長笑一聲,聽他這話的意思,彷彿是要自己登基給大秦沖喜。

不過話說回來了,已經連續兩年天災,秦國都扛住了。

今年雨雪充沛,該冷的時候冷,該下雨的時候下雨,關中應該風調雨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