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借勢(第2/3頁)
章節報錯
此刻洛陽,司馬炎距離大位只有一步之遙。
司馬家三世的努力終於要在他身上修成正果,所以司馬炎非常愛惜羽毛,注重名聲。
任何事都需要名正言順,司馬炎身上沒有功業,心中就沒底。
王莽的殷鑑不遠。
即便登基了,也會被人拉下來,死無葬身之地。
原本司馬昭就可以稱帝的,只不過曹髦拔劍登輦,喋血街頭,讓司馬昭從此與皇位無緣。
司馬家的名聲毀了,所以只能在功業上做文章。
這幾年佔田制蓬勃發展,編戶的百姓越來越多,糧食也是連續幾年豐收,僅京畿地區就收糧百萬石。
戶籍上人口超過八百萬!
司馬炎令賈充、裴秀、荀勖制定新律,一心掃除漢魏以來的頹勢。
甘露九年春,鑑於曹魏興起的奢靡之風,矯以仁儉,屢次責令郡縣官勸課農桑,並嚴禁豪強私募佃客。
司馬炎掌權的這一年來,在張華、裴秀等人輔佐下革新政治,振興經濟,厲行節儉,推行法治,極大的促進了中原的繁榮。
手上糧食多了,人口增長,自然就要拔劍四顧。
“關中去年大旱,楊崢不顧百姓死活,營建新都,又窮兵黷武,發十幾萬之眾攻打代郡,今糧草充沛,兵甲已足,士卒皆欲報效大王,為國家建功立業,此正是掃平秦賊大好時機!”別人都被秦賊打怕了,石苞卻不怕。
早年石苞便與鄧艾齊名,一腔的抱負還未施展。
而且只要出兵,曾經失去的權勢也就全回來了。
放眼朝中還有誰能跟他相提並論?
秦國現在正是虛弱期,中原不應按兵不動。
弘農太守王濬、南陽太守諸葛緒、河東太守唐彬也多次上表,稱關中大旱,民心不定,正是收復關中的大好時機。
只要關中收回,秦國首尾失聯,破滅之日不遠矣。
“破秦賊……”司馬炎躊躇不已。
風險太大了。
如果戰敗,別說登基稱帝,恐怕河東、潼關、南陽一線都要失守。
司馬昭活著,可能還有報仇雪恨之心,司馬炎卻絕不敢在此時發動傾國大戰。
歷史上東吳自己爛透了,司馬炎才在羊祜、張華等人的建議下伐吳。
吳國在蜀國滅亡之後,還撐了十七年。
司馬炎要功業,但不是提著腦袋去關中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