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崢點了點頭,目光轉向杜預和衛,二人全都無話可說。

“若是如此,再設巡察司,巡察地方政務、折衝府軍務,考察地方民情等要務。”楊崢最後補充道。

以前這些職責全部交由宣義司,但現在是新環境、新形勢,宣義司的職權有些大了,這不符合平衡原理。

權力太大,一是管不過來,二是容易腐化。

還不如分權,做的細緻一些。

正元二年的最後一個月,幾乎每天都是這麼度過的,將涼州大大小小的事務一一落實。

忙完政務,緊接著就是軍務。

親軍三營已經擴充到六萬,而且大部分還是騎兵。

楊崢感覺頗為吃力。

而且有府兵補充,中樞不需要這麼多兵力。

裁軍也就在情理之中。

楊崢採取自願原則,願意退伍的,可自行報名,官府還會分五十畝永業田,若是願意去北地、居延等地則分兩百畝,賞戰馬兩匹,皮甲弓弩刀矛盾牌各一副、糧食五石、布帛三匹。

這一年來轉戰南北,士卒當然會疲憊。

而這種疲憊不止是身體上的,更多是心理上的。

還有一些受傷的、上了年紀的。

當然,也有撈夠本的,很多士卒都有三四個女人了,從高昌帶回的財物,足夠吃上大半輩子,任何時代都有想躺平之人。

他們還留在軍中,只會拉低親衛營戰力。

林林總總加起來居然有九千七百多人。

其中有將近一半選擇去居延、北地二郡,以獲取更多土地。

楊崢設宴分批次為他們壯行。

宴會上,士卒們全都低下頭,不敢看楊崢的眼睛。

楊崢自然知道他們心思。

怕被人說成是逃兵。

人各有志,不能強求。

而且到了北地、居延,則是另外一個戰場。

“爾等雖然不在親軍,但永遠是我楊崢的兵!無論到了哪裡,都是響噹噹的一條好漢!”端起一碗酒,楊崢高聲道。

士卒們這才抬起臉,激動的看著楊崢,一個個全都跪在楊崢面前,磕了三個響頭。

九千七百多士卒退伍,也算勉強達到楊崢要求。

駐守在西海的八千越騎營和駐守在北地郡的八千驍騎營,應該還有人會有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