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循驅趕俘虜浩浩蕩蕩回城的時候,整個高昌城都沸騰了。

百姓爭相觀看。

連親衛營也對馬循刮目相看。

強者自然敬重強者。

楊崢領著一眾西平將領出城迎接。

馬循遠遠就下馬,捧著一顆人頭拜在眾人之前,“屬下幸不辱命,斬阿羅多人頭來獻!”

“馬將軍果然英雄過人!”楊崢接過人頭,扔給一旁劉珩,扶起馬循,“不愧是我漢家兒郎!”

西北馬氏由來已久,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後。

不過這個名頭被馬超父子搞臭了,扶風馬氏為曹操夷滅三族。

馬延祖輩早年隨漢軍遷至高昌壘,逐漸興旺,成為當地豪強。

拉攏馬氏,就等於拉攏高昌豪強。

聽到楊崢讚賞,馬循滿面紅光,“若非將軍信任,循豈有今日之功。”

大軍入城,歡天喜地。

馬循這一戰,也為楊崢解決了屯墾奴隸問題。

西域的問題處理的差不多了,其他問題也不是現在能辦的。

馬上就要天寒地凍,現在不準備返回事宜,大雪一落下來,回去就是個麻煩事。

武威、西平才是根基,司馬家的兩大狗腿子堵在門口,楊崢也不安心。

戊己校尉還是馬延,只有他在,高昌才能維持正常運轉。

現在的西平處處百廢待興,有個精力投資高昌,還不如營建北地郡。

馬循自然是要帶走的,一來這員小將的確讓楊崢欣喜,二來,父子二人都留在高昌有些說不過去了。

任何事都要防患於未然。

當然,高昌的政務可以交給馬延,兵權必須收歸。

楊崢將西面統制遷至高昌,留張特鎮之,將那九千俘虜調為奴隸。

至於府兵,則自行招募當地青壯。

另外,西平也增設宣義司、九野營等機構,以便慢慢消化此地。

所有事情處理的差不多,楊崢下令諸軍輪休六日。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士卒也是人,有七情六慾,總是繃著一根弦,容易憋出問題。

軍營中歡聲雷動。

瞬間,高昌城也歡呼起來。

這些飢渴計程車卒出手就是寶石、黃金,直接晃瞎了掌櫃們的勢利眼。

酒肆、伎館、娼寮到處都是他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