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收土(第2/3頁)
章節報錯
堂中敦煌將吏神色也輕鬆不少。
對楊崢而言,敦煌已經含在嘴裡了,沒必要狼吞虎嚥,以皇甫闓為契機,折衝府收其兵權,宣義司收其人心,不需兩年,敦煌便是楊崢敦煌。
同樣,這也是做給酒泉、張掖二郡看的。
我楊崢不是洪水猛獸,可以盡最大努力照顧各方利益,讓河西三郡權力和平轉接。
就看你們識不識相了。
除此之外,楊崢還徵召敦煌諸大族子弟入親衛之中。
漢收六郡良家子,名將多出焉。
河西也有六郡,武威、金城、西平、張掖、酒泉、敦煌,常年與羌胡大戰,能文能武,把他們收入麾下,形同將河西大族綁上自己的大車。
一來能削減本地勢力,二來,可以透過宣義司潛移默化改造這些河西子弟的想法。
高昌過了是敦煌,敦煌過了是酒泉。
楊崢花費一個多月時間不走河西走廊,繞行西海柴達木盆地,已經給足了王慧陽、杜通等人面子。
不出意外,酒泉諸城紛紛開啟。
太守王慧陽以擅治民而著稱,不擅兵事,也如皇甫隆一般請辭,並獻上酒泉圖籍。
這樣也好,省了大家很多事。
楊崢沒有客套,直接准許,留彭護為酒泉都尉,代行太守事,贈王慧陽千金,王慧陽不受,只願帶著家眷童僕十數人返回中原故鄉,頗有名士風範。
楊崢令十餘親衛沿途護送。
大軍秋毫無犯,不取百姓一物,酒泉安然如故,百姓紛紛出城歡送。
酒泉之後就是張掖了。
不出所料,張掖太守杜通閉城而守。
兩漢時有八縣,到了魏晉,只剩下永平、屋蘭、臨澤、氐池四縣。
以四縣之地對抗如今的楊崢,有些螳臂擋車了。
除了杜通的永平縣,其他三縣全部投降。
“某非魏臣,難道陳泰、司馬昭便是魏臣了?”楊崢親自在永平城下勸諫。
奈何杜通油鹽不進,鐵了心要與楊崢作對,也不知陳泰給了吃了什麼迷魂藥,“休要多言,老夫就是死也要濺你這賊臣一身血!”
這就屬於自己找死了。
河西走廊必須全部打通,河西四郡也必須全部置於自己的掌控之中。
這已經是涼州的大勢所趨人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