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涼軍歸心算是意料之外的收穫。

兩萬餘雍涼軍俘虜中,有一萬五千多人願意繼續從軍。

廝殺了一輩子,不從軍他們也不知道幹什麼。

剩下的四千多人則是心灰意冷,只想與家人過平靜日子。

楊崢尊重他們的選擇。

不過這一萬五千多人中,有很多人不合楊崢的標準。

父子兄弟同在一軍的大有人在。

楊崢親自挑選,父與弟回去,子與兄留下,家中獨子離去。

一番裁撤,一萬五千多人變成了一萬一千餘人。

不過留下之人,更有戰鬥力,對楊崢越發的感激。

這支華夏精銳已經在自己手上重生,在十二轉軍功下,將會比以往更為堅韌、強悍、勇武。

再叫雍涼軍有些不合適了,遂全部加入親衛營中。

至此親衛營擴張至兩萬二千人,加上八千驍騎營、八千越騎營、四千輕騎營,以及剛剛混編計程車家豪強八千部曲,楊崢直接的控制的兵力超過五萬。

眼下局勢,擴充兵力是必須的。

西平原有人口三十餘萬,拿下武威,漢夷諸部二十萬左右,西套屠滅鹿結部,俘虜男女青壯三萬,拿下安定,人口又增三萬餘。

五十六七萬的人口,養五萬兵,難度不大。

而且武威是商貿重地。

蜀中、關中、幷州自有私糧輸入,緩解了一部分糧食壓力。

當然,命根子捏在別人手上終究不太安穩。

從四月起,楊崢就下達了屯墾令,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這時代的祁連山南北水土肥沃,只要沒有戰爭,自給自足並不太難。

更何況楊崢手上捏著河湟谷地兩大糧倉。

當年迷當只憑大小榆谷就養了十萬精兵,幾十萬的人口。

這時代武威的肥沃不在河湟之下,境內河流縱橫,北面還有休屠澤,地域廣袤不亞於當年的雲夢澤。

賀蘭山之東,還有被後世譽為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黃河西套。

河西膏腴之地,差不多都控制在楊崢手中,糧食已經不算是大問題。

問題有二,一是底子太薄,需要時間累積,二是地曠人稀,人口仍然不足,五十六萬人口,在後世,也就一個小城市的規模。

所以高昌的人口對現在的楊崢而言有極大的吸引力。

當然,士家豪強手中握有一些人口。

只是現在剛剛把他們綁上自己的戰車,雙方之間的政、治互信相當薄弱,還是不要輕舉妄動。

涼州計程車族豪強圈禁人口還在容忍範圍之內,大者四五千,小者七八百。

更多的百姓選擇依附於他們,以此抵抗羌胡鮮卑的內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