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換防(第2/3頁)
章節報錯
也在輪調名單之中。
四月,在整個西平忙於春耕之時,楊崢率親衛返回姑臧。
武威百廢待興,尚未塵埃落定,家卷暫時留在西都。
恰巧杜預、衛瓘整編雍涼軍俘虜完畢,也回到姑臧。
楊崢把自己的構想說出來,杜預沉吟之後,道:“可再增設副統制,鎮守鸇陰、頗巖、祁連、河關、榆中等要害之地。”
楊崢深以為然。
杜預同意,衛瓘沒意見,楊崢直接下達軍令。
“我軍轄地漸多,而地方官吏不齊,當廣招賢才,治理地方。”杜預提出一個非常急切的問題。
這一場大戰,拿下武威、安定、西套。
加上原有的西平、金城、西海,六郡三十八縣。
江東六郡便可立國,但在西北,這六郡人口加起來,還沒江東一個郡多。
若是在兩漢強盛之時,這六郡加起來,差不多五六十個縣,僅武威便有十四縣,北地郡有十九個縣……
到了漢末魏晉,北地郡所在的西套直接丟失,武威大幅縮減。
其他州縣人口也大片凋零。
三十八個縣,只是在地域上達到了一個縣的規模,人口差的老遠。
這便是如今楊崢面臨的現實。
毫不客氣的說,與中原相比,就是一隻螞蟻……
即便與殘破疲敝的雍州相比,也大有不如。
當然,如果加上敦煌、酒泉、張掖、西域,楊崢就足以碾壓關中了。
“如何廣招賢才?”楊崢目光炯炯的問道。
漢察舉制,魏九品官人法都出現重大問題。
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如果仔細瀏覽史書,會發現歷史中傳頌的大孝子都是東漢魏晉時代。
臥冰求鯉的王祥是琅琊王氏的開門老祖。
懷桔遺親的陸績是江東門閥陸氏。
當年司馬師也有孝子之名……
不是說孝不對,只是太容易作秀。
難道行孝的都是世家子?
舉孝廉、舉孝廉,都去舉孝了,後面的一個廉字卻被選擇性遺忘了。
而九品官人法,則直接走回司馬家的老路了。
最開始,九品官人法比孝廉制的確有進步之處,然而太考驗中正官的操守。
兩晉就是血淋淋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