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那一夜,月黑風高,班定遠令十人攜鼓藏於賊屋舍之後,其餘二十五人挾弩伏在門外,班定遠順風縱火,前後鼓譟,賊眾以為有千軍萬馬至,大驚失色,如那無頭蒼蠅互相沖撞,班定遠一人當先,大喝一聲:呔!奮起兩百斤大刀,一刀噼死三人,再一刀,將那匈奴使者砍成兩截,第三刀噼開屋舍,第四刀地動山搖火光通天,第五刀漫天神鬼皆退避三舍,第六刀……”

隨著鼓點越來越急,韋竺聲音越來越亢奮,彷佛真有千軍萬馬從他嘴中奔出。

“……鄯善國王當場嚇破肝膽,跪在班定遠面前,不敢再有二心!”

冬的一聲重響,一段班超三十六人定西域故事第一章完結。

“好!”士卒們發出雷鳴般的歡呼聲。

現場氣氛極為熱烈。

“大漢威武,華夏威武!”

楊崢躲在角落裡,聽完韋竺的整個說書過程,在這種氛圍下,饒是經過後世各種光影手段,也不禁心潮澎湃。

這時代缺少娛樂手段,天一黑,有條件的繁衍後代,沒條件的早點睡。

所有人普遍過的辛苦,楊崢就給他們增加些樂趣。

當然,故事都經過楊崢親自加工的,有些誇張,但正對士卒們的胃口。

他們固然不會糾結一把兩百斤的大刀合不合理,而是在意有沒有切中他們的“爽點”。

韋竺的口才的確不錯,聲色並茂,深情投入,讓人不知不覺就跟著他的聲音代入進故事之中,恨不得自己就是三十六人之一。

反響這麼好,楊崢也就順勢推而廣之了。

宣義司下一階段的任務就在於此。

以此為範本培養大量說書人,在軍中,府兵、奴隸、待歸、百姓都要推廣。

上古傳說、春秋戰國、楚漢爭霸、兩漢舊事,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講。

精衛填海、夸父追日、愚公移山、趙氏孤兒、豫讓刺趙襄子、伯牙子期高山流水、信陵君竊符救趙……

華夏的精神寶藏是無窮無盡的,隨便舀起一瓢,就夠現在的西平用了。

韋竺的專業水平還是讓楊崢放心的。

不過士卒不能天天擠在屋舍中聽書。

日復一日乏味的訓練,也很容易產生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懈怠之心。

這就跟後世的學生一樣,每天都在上學,但心思不在功課上。

趣味性是必然的。

楊崢記得大唐軍中有打馬球習慣,不過這玩意兒需要雙馬蹬,軍事機密,現在還不宜外洩。

不過這事解決起來也容易,有上知天文地理、下知兵法曆法律法、還會打鐵木器的杜預在,一切都不是問題。

很快就從典籍中翻出蹴鞠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