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一場暴雨正好下在莊稼的灌漿期,豐收已成必然。

楊崢縮回金城,隔岸觀火,坐山觀虎鬥。

八月中,西平開始秋收之時,魏蜀大戰拉開序幕。

桃陽張翼部得到金城糧食支援,又鼓動起岷山諸羌,連破10薄9使兀兵臨狄道城下。

段灼、樊震勐攻廖化。

但廖化作為老一輩的宿將,也非泛泛之輩,深溝高壘,令段灼、樊震以為其心虛,倉促攻擊,廖化絕地反擊,傅僉、柳隱披甲持刃在前,浴血奮戰。

尤其是柳隱,驍勇異常,勇冠三軍,力斬魏軍將左七人,反覆衝殺,擊潰段灼、樊震。

但這並不足以改變蜀軍在戰略上的劣勢。

段灼、樊震去而復返,死死纏住廖化部。

這一場大雨,讓蜀軍的優勢盡去。

除了糧食供應困難,還有道路被沖毀,行軍緩慢。

當年曹真伐蜀,也是八月兵髮長安,從子午道南入,司馬懿朔漢水而上,張a出斜谷走褒斜道,郭淮、費耀走祁山道,四路大軍合兵十五萬以上。

卻正好在八月遇到接連三十日的大雨,魏軍狼狽撤出,曹真也因此一病不起,最終病亡。

現在,風水輪流轉。

蜀軍多路進擊,也受到了大雨的影響。

九月初,姜維終於出現,自牛頭山東北出,意圖接應廖化。

而就在姜維起兵之際,鄧艾也動了,自榆中直插而下,朔桃水而上,直奔蜀軍的後路――董亭。

經歷破羌之戰後,

鄧艾的確長進了。

如同一個優秀的獵手,在獵物最虛弱的時候,發動突然一擊。

現在,不是蜀軍北不北伐的問題,而是蜀軍如何突出重圍,回到陰平的問題。

鄧艾對時機把握之精準,令人歎為觀止。

“兩軍結陣自守,姜維數次出軍,為鄧艾封鎖,進退不得,七日,郭淮部將李輔、劉欽亦引軍加入圍攻之中,長安有訊息傳來,司馬孚秋收之後,糧草充沛,起長安精銳兩萬步騎,直奔董亭而來。”孟觀、龐青自從被貶為親衛之後,便一直留在楊崢身邊,參贊軍務,匯總內外情報。

“司馬孚也動了?”楊崢有些驚訝。

“細作探知,親自領兵而來。”孟觀低聲道。

楊崢揉了揉額頭。

現在不得不思考一個嚴峻的問題,司馬孚是衝姜維而來,還是衝自己來的?

此人也是司馬家的一隻老梟,能力比不上司馬懿,但放在當世,也是一線選手。

辦了姜維,順便收拾自己,也未嘗不可能。

有他在,涼州豪強割據的問題,便不是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