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平三年四月。

整個雍涼一片風平浪靜。

郭淮在耕種,鄧艾在耕種,胡奮在耕種,楊崢也在耕種,甚至蜀軍也在屯田。

一年之計在於春。

亂世之中,糧食最重要。

不過西平比較特殊,除了耕種,還有放牧。

有肉食的補充,對糧食的消耗會大大降低。

去年還剩下的牛羊肉,則被醃製起來,再曬乾封存,作為糧食儲備。

屯田事宜交給魯芝,牧場則由杜預親自去西海督辦。

臨去之時,杜預有言:若籌劃得當,今年可出牲畜十萬頭左右。

這個預算讓楊崢大為欣喜。

後世吐谷渾畜牧量在百萬頭左右。

楊崢控制的草原,幾乎與吐谷渾相當。

每年十萬頭,對於泛西海湖的廣袤區域來說,壓力並不大。

以往貲虜與龜茲胡沒有達到這個數字,是因為管理水平太過低下,各部之間齟齬不斷,沒有形成規模化,各種雞毛蒜皮的破事也多。

有充足肉食的供應,一個冬天的訓練,將士們的身體素質也增強不少。

親衛營很多人都壯實不少。

青營中的孩子,體魄也強健起來。

當然,糧食也是必不可少的。

楊崢照例巡視了各大屯田,親自下田做做樣子,以示對耕種的重視。

這幾年的安定,耕種技術也在提升。

青營農事教習王木夫依照楊崢對後世鐵犁的記憶,改進直鐵犁,造出曲轅犁。

漢代多為長直轅犁,耕地之時,回傳異常麻煩,起土費力,極不靈活。

而曲轅犁更符合力學原理,犁轅呈優美弧線,犁鏵為菱形,設計精巧,增加犁評、犁箭、犁建。

推進犁評,可使犁箭向下,犁鏵入土則深,若提起犁評,使犁箭向上,犁鏵入土則淺。

不僅能碎土,還能翻動土堆。

適合各種土地,便於精耕細作,效率也大為提高。

以此為契機,楊崢以十二轉軍功為模板,推出匠人十二轉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