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我琢磨兩日,為你取個響亮的字!”

“好,最好能讓敵人一聽到就聞風喪膽!”這廝也不客氣,還提了要求。

楊崢心中一動,若是每個青營出色的孩子都由自己取字,豈不是無形之中加深了彼此的聯絡?

歷史上的十三太保,李嗣源、李嗣昭、李存孝、李存勖、李存審等等,拿出去就是牌面和氣勢。

當然,更多的是賦予他們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楊崢越想越是興奮。

本想找杜預商量,讓他幫襯一二,沒想到杜預去設定西海府兵了。

魯芝也在忙著佈置春耕事宜。

找了一圈,只找到杜寬和張斅。

兩人一思索,張口就來,“仁義禮智信,忠勇孝勤儉。”

像是用心了,又像是沒用心。

這兩人在西平,整天一副強扭的苦瓜樣,像是被綁來的一樣。

楊崢明明記得當初放張斅走,還讓劉珩去送他上路,但他自己要留下來的……

弄得楊崢也不好再康扣詢問,只能自己回去翻竹簡。

花了整整一天,才湊出幾個字。

孟觀字仁瞻,劉珩字仁闢,蘇泓字仁淵,龐青字仁佑、孫陽字仁輔。

大功告成,拿給劉珩看,豈料這廝當即就哭喪個臉,“仁闢,這不是人屁嗎?”

楊崢差點一口老血噴他臉上,“闢者,千軍辟易!你懂不懂?”

劉珩還是搖搖頭,“這字不好。”

“那你想叫什麼?仁愛要不要?”楊崢感覺自己的辛苦白費了,一片好心被當成了驢肝肺。

劉珩一臉噁心的搖搖頭。

珩者,橫玉也。

劉珩越長越像大猩猩,實在跟玉聯絡不起來。

“你不是也認識幾個字嗎?”楊崢瞪著他。

“將軍取字與我自己取能是一回事嗎?”這廝不是沒有腦子,而是一般情況下,不願意用。

別人都去找書生和宣義郎取字,只有他找上了自己。

這話也算是一句隱秘的馬屁。

一個從來不拍馬屁的人,拍起馬屁來,更容易讓人中招。

“仁武、仁愛、仁美,你自己選一個。”楊崢絞盡腦汁,搜腸刮肚,湊出三個,讓他自己選。

“仁武,劉仁武,就要仁武!”劉珩大喜,歡樂的如同一個孩子。

楊崢親自賜字,在青營中引起了巨大反響。

除了孟觀、劉珩、蘇泓、龐青、孫陽,仁字輩的還有十一人,全是青營中的佼佼者,或者做出重要貢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