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觀為難道:“暫時沒有,奎木狼打入敵軍之中,級別不高,此次得來情報,還是靠收買南門守將,自己小心探查得來的。”

“不錯,有這份靈光,不枉這兩年的投入了。”楊崢頗感欣慰。

為了維持二十八星宿的運轉,每個季度,都要輸送大量人力物力默默支撐。

沒有錢,細作在敵人內部上不去,沒有人,很多隱秘之事辦不成。

“下一步,將胡奮準備對付盧水胡的訊息傳播出去,讓盧水胡有個準備,另外散播謠言,胡奮在清理了盧水胡之後,就會對鮮卑和匈奴出手,姜伐野的羌部,最好隱藏在背後,不要輕易出手,儲存實力,必要時可以投入胡奮麾下。”

“唯!”孟觀拱手退下。

忙碌的日子過的很快。

被派往高原的宣義郎,成果很快就出來了。

攻心之戰無往不利。

西北羌人乃金鐵之性,吃軟不吃硬的性子。

當年面對鼎盛的漢軍,提著木棍石頭就上了。

斷斷續續打了一百多年。

羌人自然傷亡慘重,一個又一個大部落覆滅,但東漢也漸漸被拖垮。

閉塞的環境,萬年不變,生產力極為低下,很多部落都還處於刀耕火種打獵採摘的階段。

宣義郎們口若懸河,平原上的羌人日子都過的如此艱難,更不用說高原之上。

這時代所有族群面對的共同危機是生存。

吃上飯,活著,才有心思去想自己是誰、來自何地、將去何方……

落後的生產力,必然伴隨落後的生產關係。

高原上的奴役比中原更甚。

大量被鍾羌控制的中小部落遷往河湟。

南面統制尹春出兵接應,屯田司副司丞楊濟、楊囂劃分田地,組織人手修建村莊,安置羌民。

不過遷徙的部落多了,也漸漸引起燒當、鍾羌、發羌、唐旄等一些大部落的警覺。

尤其是唐旄,在高原上還有一個唐旄羌國。

漢和帝永元十三年立國至今,已經一百四十九年。

楊崢實力覆蓋西海湖周邊,將大非川、伏羅川等地收入囊中,與他們越來越近。

他們的手段不像楊崢這般溫和。

而是直接出兵,擄掠中小部落。

高原上的氛圍逐漸緊張。

到處都是兵荒馬亂,殺人放火。

宣義郎的下一步任務,轉入燒當羌、鍾羌、發羌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