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預也有些失落,“如此就不叨擾魯公了。”拱手準備離去。

楊崢卻有些不甘心,這明明就是一條康莊大道。

你解決了時代的問題,

就可以主宰這個時代。

後世積貧積弱的華夏,偉人還不是以底層百姓之力推翻了三座大山?

楊崢的腦子飛速轉動著。

歷史上有太多可以借鑑的東西。

屯田制在漢代就被啟用,因此而得西域。

發展到後來……

“府兵制!”楊崢嘴裡蹦出了三個字。

魯芝和杜預大惑不解。

“兵農合一,劃田為府,閒時訓練出戰,忙時耕種,不收任何稅賦,若有戰,則召之,士卒自備糧草軍械集結!”

西平不缺地,以地養兵,最大限度減輕護羌府的負擔。

田地就在那兒,不能分給雍涼百姓,不如分給士卒。

這其實是縮減版的府兵制,也可以算是漢魏屯田制的加強版。

將士卒養在田壟間。

魏國屯田制則走偏了,屯田士卒苦不堪言,既要流汗,還要流血,耕種所得全部歸官,一年到頭白乾一場,與奴隸相差無幾……

士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

而楊崢的府兵制,則給了士卒大量的利益,刺激他們的積極性。

當然,府兵制也有巨大問題。

比如將來地盤擴大了,集結士卒的地方太遠,一去一回,吃喝用度負擔不起,也耽誤了農時。

天底下沒有任何一種辦法能解決所有問題。

府兵制以後問題很多,但卻非常適合西平的現狀,兵多、地多、敵人多、底子薄。

一個歷經西魏、北周、隋、唐,存在兩百餘年的東西,肯定有其可取之處。

制度可以一步一步改良。

屯田制和府兵制也是經過諸多改進的。

洪武大帝的衛所制其實也是變相的屯田制……

破羌之戰後的兩三年,將是楊崢最寶貴的戰略發展期。

關鍵,你發展,別人也發展啊。

別人還比你有錢、有糧、有人、有家底、有大量人才……

不在制度上超越他們,實現彎道超車,以西平的現狀,能混個吐谷渾出來就不錯了。

最大的可能是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坐穩江山之後,不進伐吳蜀,統合關東關中先來解決自己這個後顧之憂。

一個鄧艾都這麼吃力了,更何況是整個魏國!

楊崢不敢保證每一次都能打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