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崢的軍令也隨之下達,凡戰,若所部宣義郎戰死,屯長降為都伯,士卒罰俸半年,三年內不得升遷。

成軍四五年來,但凡是楊崢下達的軍令,軍中都是無條件執行。

宣義郎不干涉軍事,屬於副官,將領們也就沒太多意見。

有意見的,在看到蓋有楊崢印璽的縑帛軍令之後,也全都偃旗息鼓。

這些年青營中的漢夷孤兒,

差不多有四千人,能被選為宣義郎,基本可稱得上文武雙全四個字。

經歷過困難,在生死邊緣撿回一條命,一直被半軍事化管理和訓練,因此沒有士族子弟高高在上的驕氣,進入軍中之後,很快就與士卒打成一片。

當然,也必然會與老卒們起一些摩擦。

磨合需要時間,只要摩擦不太過火,楊崢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接不接的了地氣,還要看他們自己的本事。

這也是一項考驗。

胡天八月即飛雪。

進入十月,天氣變得越發寒冷。

不過今年還好,有了充足的食物,冬天也不那麼難熬。

去年省吃儉用的糧食還餘下五萬多石。

楊崢索性開展新一輪的練兵。

銳步跋涉於大山之間,驍騎馳騁於草原之中,來回行軍千里。

楊崢則帶著親衛營圍獵日益氾濫的野獸。

楊濟上書建議編練奴隸。

這些奴隸本就是青壯戰俘,過了兩年安定日子,已經心悅誠服,去年糧食緊張,今年則沒有缺糧之虞,冬季也是練兵的大好時機。

頂級士族子弟,還是有些遠見卓識的。

書信中,楊濟還舉薦一人,楊囂,字文靜,乃當年魏武主簿楊修楊德祖之子。

人才,楊崢自然來者不拒。

弘農楊氏對自己似乎抱著極大的善意。

先有楊濟,後有楊囂。

弘農楊氏幾次站隊錯誤,讓他們的聲望迅速滑落。

當年袁術稱帝失敗,與他姻親的楊彪直接受到影響,魏武幾次想殺他,被孔融、荀或、滿寵等一干大臣求情才免遭一死。

楊修輔左曹植,爭不過被司馬懿輔左的曹丕,又受到的牽連,自此一蹶不振,被其他新貴士族甩在後面。

直到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為了代魏,走了一條跟曹丕一樣的路,與士族全面和解,楊家才靠姻親上了司馬家的小破船。

現今,弘農楊氏也是病急亂投醫而已。

並不是多看好自己,而是有司馬懿在,實在沒有多少路走了。

既然建議是楊濟提出來的,楊崢升楊濟為屯田司馬,加副統制,楊囂為屯田從事,輔左楊濟。

又調令傷殘士卒,補為教頭,專司訓練之事。

河湟各大屯田,共有奴隸青壯奴隸六萬餘人,本身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

若能整合起來,為已所用,加上三萬五千餘正軍,楊崢也能弄出十萬大軍。

實實在在的十萬大軍。

由此可見,這楊濟也是一個人才。

其實只要上升途徑開啟,人才自然會層出不窮。

韓信在項羽手下只是執戟郎,但到了漢高軍中,就成了名震千古的兵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