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營地,令狐盛張特周煜等候多時。

關乎自己的前程,沒人不上心。

聽到事情圓滿,三人頓時臉色一喜,單膝跪在楊崢面前,“拜見將軍!”

“無須多禮。”楊崢一一扶起三人。

幾日之後,楊崢算是有了自己的部下。

心中也踏實不少。

郭淮主持關中防務之後,雍涼軍軍紀森嚴,接管了防務。

武衛將軍曹訓戍留洛陽,曹爽跑回長安,夏侯玄被郭淮全面壓制。

城裡面只有一個名義上的軍師祭酒夏侯獻,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楊崢幾乎就沒見過這個人。

連郭淮斥責龐會那天,他也沒有到場。

當年明帝託孤,夏侯獻本為託孤之臣,後被替換,改為司馬懿和曹爽。

夏侯獻的領軍將軍之職也被一同罷黜。

此番伐蜀,曹爽特意徵召了他,提為軍師祭酒,參贊軍機,意圖讓他沾些軍功,鍍一層金,再回朝堂,沒想到兄弟幾個全都掉進泥坑。

眼下情況,中軍成了沒孃的孩子。

只要不犯軍法,郭淮大多數情況下不聞不問。

楊崢頂頭上司死在駱谷中,中軍各部編制尚在混亂期,幾個校尉們也沒心思在領軍,有門路的跟著曹爽逃回洛陽,沒門路的也低排程日,不輕易拋頭露面。

如此一來,倒也有了些許自由。

聽到楊崢要救治傷兵,三人都是吃了一驚。

城內傷兵加上受傷百姓,沒有兩三萬,也有七八千,如何救治的過來?

“盡人事聽天命而已。”楊崢也知道自己實力有限,但想起那些在雨水中掙扎的傷兵,心中總像壓著一塊石頭。

張特拱手一禮,“此事若成,將軍有仁義之名。”

仁義?

聽在耳內,感覺是諷刺。

一個遍地野獸與劊子手的時代,誰敢真的仁義?

令狐盛沉眉道:“將軍雖仁義,但此時不宜聲張,事以密成,語以洩敗,若被有心人窺之,難免橫生枝節。”

楊崢頓覺有理,這也是他找三人商議的原因。

一人智短,三人計長。

眼下局勢,雍涼軍又怎會容忍自己在其眼皮子底下做事?

而且郭淮也不是一個簡單人物,必然能看出自己背後的意思。

說不定隨手來一個意圖不軌的罪名,到時候夏侯玄也救不了自己。

好心未必能辦成好事,更何況楊崢此舉本來就夾帶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