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將軍。”龐會向郭淮雙膝跪地,頭重重的磕在地上。

夏侯玄又閉上了眼。

看著地上龐會的慘象,楊崢心中多了一絲警醒。

聯想起十幾年後的滅蜀之戰,許諸之子許儀,鍾會說殺就殺。

其實誰都靠不住,只有權力在自己手中才最穩妥。

郭淮威嚴沉穩的目光掃過眾人,“陛下有令!”

堂中頓時一肅,人人皆半跪在郭淮面前。

連夏侯玄也不得不行禮。

“伐蜀之戰失利,非諸軍不力,實乃蒼天不佑,諸軍奮勇,勞苦功高,朕在深宮,亦常念之,望諸君振作,守土安民,保大魏社稷,不可懈怠,有功人等,一概封賞……”郭淮厚重的聲音讀來,不覺讓人有種皇恩浩蕩之感。

而此時的皇帝不過六歲,想來這份詔令是經過尚書檯的手。

“百人將黃彬,進牙門將,賞金十斤,銀五十斤!”

“謝陛下隆恩!”

“部曲將嚴彪,進別部司馬,賞金三十斤,銀百斤!”

“謝陛下!謝將軍!”

……

一個個雍涼系的人被封賞。

中軍諸人的眼神中不禁升起怨氣。

此番伐蜀,中軍的折損還在雍涼軍之上。

郭淮帶著本部一萬人提前撤出戰場,反而成了最大的功臣。

朝廷的旨意不經過夏侯玄的手,反而交給郭淮,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不過楊崢有些疑惑,朝堂不是被曹爽把持嗎?

怎麼會有這種詔令?

腦海裡閃過原主的記憶,忽然有些明白了。

魏國朝堂,表面看諸夏侯曹氏子弟位居高位,但很多實權部門掌握在世家老臣身上。

司馬懿就是世家老臣的代表。

曹爽、何晏、丁謐、鄧颺看似風光,看似大權在握,實則飄在水面上,並沒有什麼根基。

真正的大魚都沉在水底。

以曹叡之聰慧豈會看不出曹爽的無能?

政治的本質是妥協。

連皇帝曹叡都不得不向世家老臣們妥協,託孤司馬懿,以安撫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