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間,還有一戶村民家裡還發生了一件更離奇,更難以置信的事。

同樣都是白事,同樣都是父親去逝,這家卻鬧出尷尬來。

這位老人有兩個兒子。

最初土地包產到戶的時候,老人給他們弟兄分了家。

當年大兒子已經分門另過,二兒子還沒結婚,和老人一起生活。兩家人共同餵養了一頭牛。

有一年春天,因為雨後搶垧用牛種地,大兒子和父親發生了爭執,後來越鬧越生分,大兒子乾脆斷絕了父子關係。

二兒子結婚以後,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到附近一家煤礦工作。

可是,他只幹了不到三年,因上班路上出了車禍,而提早離開了人世。媳婦覺得老公對她好,沒有再嫁,而是又招了上門女婿。

現在父親走了,只要大兒子是親生的,可是,大兒子因為對當年父親沒有給他讓牛,而心生怨恨,一氣之下,斷絕了父子關係。

無論是自家人親戚們村幹部,還是鄉親們鄰居們,誰說話都不管用,他就是不管父親的喪事。

看大兒子閉門不出,不管不理,好心人只好找到上門女婿商量,這位上門女婿非常孝順,儘管過門不久,還是痛快答應下來。

三嘎子聽說以後,覺得有些不妥。畢竟是兩個兒子的事,大兒子豈能不管?

這門喪事一旦讓這位上門女婿辦了,那麼,大兒子日後將會在郎家川村威信掃地,從此抬不起頭來。

這就意味著大兒子日後,將永遠揹負著一個不孝之子的罪名,那樣下去,他和他的後代將無法再在郎家川村生活下去。

三嘎子覺得這件喪事如果處理不當,將會毀了這個家庭。

儘管大兒子沒有在三嘎子手下幹活, 但是,處於對鄉親們關心,他覺得應該去試一試。

當他來到大兒子門前時,同樣吃了閉門羹。

無奈之下,他只好從鄰居家房頂下到他家裡。

大兒子夫婦聽了三嘎子設身處地的開導,和這件事給他日後的家庭造成的可怕後果和深遠影響,覺得三嘎子確實是為了他好,是為了他的家庭好,是為了他的後代好。

他被三嘎子說動了,覺得三嘎子說得在理,然後突然跪下來,向三嘎子磕起頭來。

三嘎子一看這事有救了,心裡非常激動,趕緊扶起他。然後從衣兜裡掏出,他事先準備好的五千塊錢,放在他手裡。

“拿著吧,這是五千塊錢,聽說你過得還不夠富裕,這些錢你先拿去用,不行我再去拿。”

三嘎子說話的時候,已經把錢放在他手裡。

“謝謝大兄弟啦!謝謝大兄弟啦!”

他接過三嘎子手裡的錢,拉起媳婦,開啟街門,和三嘎子一起出了門。

“鄉親們,我和大哥大嫂過去看看。大家也都去幫幫忙吧!”

鄉親們在大街上看到大兒子後,紛紛向三嘎子豎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