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升級(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們兩個老人學會了蘋果栽培、修剪及套袋技術,成了三里五鄉有名的技術能手,每年依靠管理技術,就能領到五萬多塊錢的勞動報酬。
兒子和媳婦除了在三嘎子飼料加工廠管理生產,還跟父親學會了果木嫁接技術。
他們家庭最大的特點是全家集體學習,學習氣氛異常濃厚。
外出考察學習帶回來的各種影片和音訊學習材料,他們一家每天晚上都要播放,觀看學習。
他們掐斷了家庭網路,專門靜心觀看和收聽致富資訊,並且長期做學習筆記。
而且還把幾年來的學習筆記,分類整理,列印成書,印發給村民,免費學習。
郎發財家是郎家川村第一個籌建家庭圖書室的家庭,他把三間配房騰出來做書房,收藏、訂閱和購買了各地學習考察影片音訊,國學經典書籍及影片音訊講座,各地國學經典論壇資料,農民日報,農村科技等各類報刊,家庭日常生活用品指南各種用書,農業林業管理,生態環境治理,家電維修實用技術,家庭食用油鑑定技術,化肥農藥使用指南等各類謝謝圖書和工具用書,共計一萬八千多冊,投資十萬多塊錢。
更需要報道的還有他的兩個兒子。大兒子十一歲,上小學四年級。小兒子六歲,還是幼兒園的娃娃。郎發財每天都要給他們安排部分適合他們學習的《三字經》等內容的記憶和背誦,要求他們每天都要背誦記憶。
除了背誦,他還為大兒子安排了一項任務——每天寫一篇不少於三百字的學習體會或者筆記,做一件有助於家庭和助人為樂的事。
晚上休息的時候,兩個兒子都會按時來到他面前“交作業”。他驗收合格孩子們才可以休息。
他媳婦負責中藥材種植與管理工作,每天早出晚歸幹在山上。
他們六口之家,年人均收入三萬元以上,整個家庭年收入突破了二十萬元。
記者採訪了郎發財一家,中午郎發財的父親,希望三位同來的記者留下來, 在他家吃一頓便飯。
中午他老伴做了記者們最愛吃的韭菜笨雞蛋打滷麵。
韭菜是他們自己菜園子裡的,雞蛋是他們家山坡上散養柴雞下的蛋,都是無公害無汙染綠色環保食品。
他們嘴裡吃的麵條不是小麥面,而是他們山區裡種植的各種豆類做成的雜麵。
這種雜麵和韭菜雞蛋是食品的絕配。平時只能吃一碗麵條的楊記者,今天居然吃了兩碗。
中午吃完飯以後,記者們和郎發財父親閒聊時瞭解到,郎發財和馬校長,村幹部一行五人,正在北京參加一個國學培訓學習,為期一週。
等他們回來以後,還要安排郎發財的媳婦和村裡的其她幾位婦女繼續輪換參加培訓。
中午休息的時候,記者提出來看一看電視,郎發財父親非常抱歉的說,電視斷網了,最近一個時期一直利用電視觀看學習影片。
因為郎發財不在家,他們兩位老人還沒有學會投影,不能在投影上學習。
郎發財父親介紹,這個投影裝置是兒子郎發財,為了更好地學習外地先進經驗,從北京買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