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嘎子的公益學堂開班以來,很快在十里八鄉傳揚開來,引起了不小轟動。

三嘎子自費辦公益學堂,承包山地,種植中藥材,栽培果樹,推行股份制飼料加工廠改造升級,鑽探深水井,修築儲水池,鋪設水道,大搞山場水利基本建設,帶領村民致富的善舉,引起了地方媒體的注意。

他的事蹟首先出現在縣級媒體上,包括廣播和電視新聞節目。

於是,鎮領導和村幹部坐不住了。書記鎮長專門來到郎家川村,進行實地瞭解考察,並且和三嘎子進行面對面交談。

考察活動結束之後,領導們對三嘎子治理荒山的具體做法,給予了很高評價。

村幹部當面表示,要把村集體近千畝原來承包期二十年,已經到期的山場也交給三嘎子接手治理。

鎮領導當場表示支援這一決定,並希望三嘎子,把村集體還沒有完全開墾的荒山承包下來,響應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號召,積極開發治理荒山,做郎家川村致富奔小康的帶頭人。

三嘎子正處在一個負重爬坡的關鍵時期,有鎮領導和村幹部的大力支援,底氣更加足實。

他靈便的腦袋,藉機向領導提出了人才支援和資金支援,兩項可以保駕護航的具體要求。

“幹事業不能空對空,口號對口號,希望領導給來點實打實的。

我目前鋪開的攤子夠大的了,如果繼續擴充套件,恐怕需要領導們的人才支援和資金支援。希望領導優先考慮。”

三嘎子把話說得非常實在,沒有半點官話、套話和客氣話,每一句話,都是實實在在的乾貨。

“貴友你放心,現在國家已經提倡開發荒山,又開始鼓勵致富帶頭人,帶動一方人致富,我們一起努力,有國家政策扶持,有村鎮領導支援,你只管放心大膽幹就行了!”

鎮領導的話,給三嘎子注入了巨大能量和信心,他感覺自己的努力方向沒有錯誤,是非常值得為之奮鬥的光榮使命。

有了領導的大力支援和鼎力相助,三嘎子的胸懷更加寬廣了,胃口也越來越大。

他開始從人才的培養扶持入手,劃階段分步驟實施他的振興鄉村計劃。

那麼,如何培養扶持郎家川村,今後更快更好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呢?

光靠第一中學馬校長和他的幾位優秀老師行嗎?答案當然是萬萬不行的。

這些老師只能做一些基礎性的工作,提高一下村民的基本素質,包括文化修養,文明禮貌,和諧相處,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的做人的舉止言談之類。而要從根本上提高村民致富奔小康的綜合能力,除了讀書,還要有專業提高和社會實踐活動能力的提高等等。

於是,三嘎子仿效馬校長和他一起籌辦的公益學堂模式,在村鎮幹部幫助下,又聯絡縣市農林局專家和省農科院學者教授,未來還要聘請河北太行山上的農林專家,前來傳經送寶,走到田間地頭,手把手傳授中藥材種植和果木栽培修剪管理技術,以公益學堂為課堂,親自教授農林生態田間管理的專業技術。

經過這些學習培訓,三嘎子生態園裡的職工,自身修養和專業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他充分利用有實際經驗,又有文化基礎,頭腦又靈活的技術骨幹力量,參與他的生態園管理。

他的小叔秦有福,經營了多年的中藥材收購,是一把中藥材種植管理和收購的高手,對各種中藥材效能、特點、質量和藥性等,都有獨特鑑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