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嘎子仍然重複著剛才說過的話。

他知道菲春書店剛剛開業,資金週轉又比較困難,所以,他在菲春面前,只報喜不報憂,裝作十分堅強的樣子,意在鼓勵和鞭策菲春繼續努力,做好書店經營,絕對不能放棄。

有了三嘎子這些話,菲春知道他那裡沒有問題,也就不再急著見他。

她眼下急需處理的是,如何把公公接回家以後的生活安頓好。只有安頓好了公公的生活,她才能在純譚那裡踏實地開展工作。

她現在的思想,完全不再考慮晨橋的好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照顧公婆身上。

於是,她建議公公到她居住的新家去生活。

她這樣安排是有自己考慮的。

首先,自己的新家水電暖一應俱全,做飯睡覺都十分舒適,要比公婆在老家,扒鍋遼灶的生活要好得多。本來春天還沒有到來,天氣還非常寒冷,這裡的取暖效果也非常好。

其次,公婆和孩子們住在一起,方便照顧和照應,雙方有點事不用再來回跑騰。孩子們長大了,都能給爺爺奶奶做飯、炒菜、端水、倒茶,並且奶奶不在家的時候,爺爺也會有人照應。

第三,晨橋在家,反正他又不幹什麼事,乾脆讓他好好伺候著爹孃好了,好歹這也算是他對家庭的貢獻,如果他表現得好,說不定菲春還有迴旋的餘地。

菲春這樣安排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小心眼兒。

這就是把公婆和晨橋安排在一起,公婆對晨橋可以起到一個無形的監督作用。

她知道自己和晨橋關係不好,在夫妻生活上滿足不了晨橋的慾望和要求,這傢伙免不了會出去沾花惹草。

菲春和三嘎子關係那麼好,晨橋在外面的“好事”,菲春不可能一點都不知道。只是她自己也和三嘎子好,又和晨橋感情淡薄,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才裝聾作啞。

儘管她沒有想和三嘎子結婚過一輩子的打算,但是,現實他們已經早已是地下夫妻了。她覺得之所以要監督晨橋,完全是處於對自己、對孩子、對老人名聲的考慮。

而她和三嘎子之間的關係,從來都是秘密進行的,可以說基本密不透風。

菲春思想問題都比較透徹,想得遠,看得開。

這次安排公婆來她家裡居住,還有一個不說自明的社會影響問題。

你想想看,菲春作為一個兒媳婦,能夠主動提出來,讓公婆在自己新家裡居住,鄉親們會怎麼看,親朋好友們會怎麼看,這不是一目瞭然嗎?

菲春肯定是一個孝順的兒媳婦啊!

有了這樣的好名聲,這不是在給自己貼金嗎?這不是在給孃家人貼金嗎?這不是在給他們張家人貼金嗎?

其實,說一千到一萬,最受益的還是她的一雙兒女。

做母親的對爺爺奶奶那麼好,這不是在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嗎?

未來孩子長大了,能不效仿她的做法嗎?這不是在傳承良好的家風嗎?

有了這些,對於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有百利而無一害。

有了三嘎子晚上見面的電話,菲春就開始實施,她給公婆搬家的計劃。公婆用過的日常用品,床上被褥,櫥櫃裡的衣服鞋襪之類,全部搬到自己的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