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順很想和秦有德見一面。

自己作為村支書,用人家的時候,鞍前馬後去求人家,現在人家回老家來了,居然不去登門拜訪,那是非常不情理的!

他這樣想著,心裡就有些煩躁。

他一直在心裡祈禱著,謝天謝地,希望老秦能多住幾天,哪怕是兩天也好,起碼我晚上再晚也可以去見上他一面。

他私下胡亂想的時候,馬主任已經來到跟前。

他們一行人一一握手後,請馬主任給村幹部指點江山。

“馬主任辛苦啦!”

“馬主任能登這麼高,體現了親民情懷呀!”

老周和老張先後分別和馬主任握手,並積極問候和讚譽,說透了就是恭維,也可以算是拍馬屁。

“我們跟馬主任走了大半天,是不是該讓馬主任休息一下了?”

站在馬主任身邊的秘書,道出了馬主任的行蹤。

原來馬主任上山要比他們還早,只是勘察的上山路線不同罷了。

“我們五點鐘準時出發,從西邊最高處那個蘭花峰開始走過來的,一邊走,一邊檢視這裡的地圖。這裡的山路還真不好走啊!”

馬主任看了看秘書,並沒有接小王的話,而是繼續講述他們的路線。

秘書意會,不再說話。

司機小郝在馬主任說話的時候,見馬主任要放下柺杖,就上前接過來。

“慚愧呀,馬主任!我們是從東邊最低處開始勘察的,估計我們走的路線,還沒有您走的路線遠呢。”

老張介紹了他們小組的勘察情況,順便謙虛了一番,把馬主任抬舉的很高。

馬主任向他笑了笑。

“哈哈,都是為了咱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唄!最近公社再次對這裡的山場開發,做了進一步的研究和論證。我們初步這樣設想……”

馬主任開始扳起手指頭,一個挨著一個說道:

“第一,把本區域內氣候特徵、地理位置、植被生長、動物活動等情況沒有什麼差異的地區,統統劃歸為第一類開發專案,然後呢,再從這一個大類中分出幾個小類。大類是一個統一的開發模式,而小類呢,可以因地制宜開發。

第二呢,因地制宜,初步設計,綜合開發一批大類的秋季農作物山場。比如,引進河南的芝麻、綠豆,陝西的大豆、土豆之類,還有咱們本地的中藥材種植、加工和開發。

這裡適合生長什麼,我們就積極想辦法種植什麼,扶持什麼,我們是向山場要效益的,而不是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

你們要早做準備,早做宣傳,動員鄉親們,響應政府號召,我們早一天行動,腰包就會早一天鼓起來!

第三,大力發展果樹栽培與種植。這裡的氣候,最適宜栽種蘋果、板栗和柿子。我們要實施萬畝果林計劃,爭取早一天讓瓜果掛滿樹梢,爭取早一日讓老百姓分享林果帶了的惠民收益!……”

馬主任的話還沒有講完,大家的掌聲已經響起,打斷了馬主任的講解。

“馬主任,您看咱是不是?”

老周指了指自己的嘴,意思是馬上到中午了,咱是不是該去吃飯了。

“馬主任,咱去找一家吃飯的地方吧,到了那裡,先喝口水,咱們邊吃邊談。”

張開順藉著老周的話,直接把話挑明瞭。

這就是這兩個老支書做事的風格,一個喜歡委婉,一個喜歡直白。

“我就說了嘛,馬主任該歇一歇了!”

這時站在旁邊的秘書小王,又接上了他原來說給馬主任的話,這樣總算給自己找回了一點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