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貸款(第2/2頁)
章節報錯
想到這裡,他恍然大悟,“你貸款是為了投資?”
白川弘點點頭,“主要是為了躲避監管,貸款的比率是保險金的20%。”
如果可以的話,他想貸款比率增加到百分之百,但要是這麼做的話,一是風險太大,井上常務可能不會答應;二是太惹人注意,也就沒有躲避監管的功能了,很容易被監管部門留意到。
“你知道你在做什麼嗎?”井上常務沒想到這位膽量這麼大,用警告的口氣說道:“這種行為會有法律上的風險。”
白川弘可不會被他這番話嚇到,而今保險自律協會並不是公立機構,監管能力並不到位,各家保險公司都是這個玩法。
他笑著說道:“如果我記得沒錯的話,三井生命可是用50%的保險金買了LEM期銅交易的訂單,這件事情常務應該是知情人吧!”
七十年代之後由於霓虹經濟的迅猛發展,作為主要工業原料的銅價節節攀升,而三井財團最高的時候能控制了世界銅交易量的20%,背靠大樹好乘涼的三井生命當然不會放過嘴邊的肥肉。
這件事情一直到九六年銅價暴跌之後才會曝光,調查之後才發現這種違法的行為,三井生命從八五年就開始了,最後的處理結果,不免又是日企的傳統藝能——躬匠精神。
這也是白川弘上輩子,絕不相信霓虹宣傳的所謂‘工匠精神’的原因,人這種生物是健忘的沒錯,但是歷史總會留下痕跡。
井上常務也被白川弘說的話嚇了一跳,他也是剛得知這件事情,沒想到這位居然也知曉內情,不過想到或許所有的保險公司都這樣幹,他知情也屬於正常。
他當然不會因為這樣就鬆口,開口詢問道:“這樣能給我帶來什麼好處。”
既然有風險,必然有收益,利益要是相互的,合作關係才能維持的長久,白川弘自然是明白這個道理,“S&M可以與三井銀行簽訂合作協議,未來五年內所有的保險金都會存在貴行。”
猶豫了片刻沒有點頭,合作協議對銀行有利沒錯,但對於他自己來說,並沒有實質性的利益,他討價還價道:“合作協議延長到二十年。”
漫天要價,落地還錢誰都會,白川弘也不客氣的說道:“最多隻能延長到十年,而且貸款協議需要保密。”
之所以選擇三井,而不去選擇瑞穗,最大的原因就是瑞穗的母公司是上市企業,每個季度都會披露公司經營狀況,而三井櫻花銀行並不是上市公司,這份貸款協議並不會被公開。
這個優點井上常務也明白,所以才敢獅子大開口,“最後的期限是二十年,我可以將貸款比例提高到40%。”
這是一個不容拒絕的條件,也是足以讓白川弘心動的條件,但二十年的時間還是太長了,多少有點好奇這位為什麼對他這麼有信心。
雖然說保險公司破產還沒有先例,但是他不懷好意的想著,以這位的年紀真的能活到二十年後嗎?
井上常務想的倒沒有那麼複雜,純粹是心疼自己的女兒,他有種預感等到自己死去,以女婿不成器的樣子,能否在競爭激烈的銀行安穩的待下去都成問題。
這份二十年的長約某種意義上就是女婿的護身符,多留一份香火情總不能說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