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聲勢太大,導致侯玉成四人,對侯玉霄聯合大晉聖朝討伐新月神教的決定,萌生了不同的意見,雖說如此,可四人還是秉著等侯玉霄回來再作商量的念頭,也不打算隨意變更。

十二月初五四人議事過後,侯氏麾下大軍還是沒有任何動靜,繼續駐紮在建業府城,四人心裡想法無論如何,但實際上還是比較擔心,大晉這個時候會上門來談討伐新月神教的事。

幸運的是,大晉沒來。

不只大晉沒來商議對付新月神教的事,自打冀州易主,侯氏聯軍撤出神都,大晉派軍進駐神都之後,天下各州,一下子全都安靜下來了。

其實各大聖地的反應,都是可以理解的。

侯氏聯軍退出神都,大晉不做任何阻攔,而且順勢接收了神都,顯然這證明侯氏,要跟同盟做切割,準備倒向大晉了。

同盟這邊,武威王侯景反水,殺了琴劍山莊三莊主秦凡,佔了冀都,其餘四大聖地,一樣不做任何阻攔,這也就算了,偏偏身處東元道的大晉軍隊,也不做阻攔,這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當然,從大晉接收西靈道一事來看,侯景顯然是跟同盟和大晉,都做了交易。

同盟與冀州貌合神離,索性讓侯景復仇;大晉拿下西靈道,還能不費吹灰之力削弱琴劍山莊的實力;而侯景則是順利向琴劍山莊復仇,所以這是一場,三方都很滿意的交易。

現在的問題是,同盟摒棄琴劍山莊,那他們是不是要將冀州拱手相讓了?

侯景這個冀州,能佔多長時間,眼下侯景大軍還在清繳冀州其餘的四道,雖說目前節節勝利,可一旦等趙虞龍和李庭宗兩人從寶庫中出來,冀州局勢會不會有變,一旦有變,冀州的立場,是同盟還是大晉?

侯氏讓出神都,是不是鐵了心要歸順大晉?

還有一直按兵不動的新月神教,將來是不是要跟同盟一道抗晉?

…………

天下,已經有點亂了,接連的局勢變化,來的既迅速又詭異,正常人都很難看懂,在看不清形勢的情況下,按兵不動,自是上策。

近乎所有聖地之主都尚在寶庫之中,唯獨在外的只有兩人,一個是大晉先帝宇文洪章,另一個是新月神教教主司空月,可這兩人也不做任何動作,故而全天下,也只能全都平靜下來,等進入寶庫裡的人出來再說。

聖地如此,其他各大勢力那就更不用說了,要知道,除了那些聖地之主以外,還有過百位武道亞聖也都進去了,這些亞聖絕大部分都是那些天級、地級勢力的老祖與掌舵人,他們不出來,這些勢力自然也不會用任何出格的動作。

其他地方不管,河西這邊,侯玉成四人自議事之後,就全身心的投入到提升聯軍實力上了。

聯軍一千七百萬,侯氏已經增長到三百萬的赤焰軍、江北盟五百萬朔風軍、陸氏三百萬颶浪天軍、再加上其餘六家天級勢力的六百萬天軍,這就是全目下全部聯軍的結構。

聯軍雖說在忘川道城時,已經一起進入五行天修煉過,但畢竟從未共同作戰,大軍的融合程度並不高;而且這些士卒的修為,近乎都在開身八九重以上,絕大部分都是開身十重,其實是可以隨時填充進赤焰軍的。

侯玉霄進入寶庫之前就已經交代過,讓他們不斷擴充赤焰軍了,所以接下來的這段時間,侯玉成忙的都是這件事。

經過幾場大戰,侯玉成四人都看的很清楚,在聖軍精銳面前,普通大軍只有引頸受戮的下場。

當下這個世道,無論是想跟聖地爭鋒,還是未來想逐鹿天下,聖軍精銳,那都是最基礎也最為堅實的資本。

必須要擴充赤焰軍人數。

如何擴充,問題可就

大了,江北盟、陸氏、六家天級大勢力,擴充赤焰軍,實則就是瓦解分化他們各自的歸屬,說難聽點,就是侯氏要煎餅融合他們。

雖說楚狂人、陸康平,還有那六大聖地之主都不在,可各家帶兵的人都不傻,一看到侯氏有這個苗頭,全都聯合起來,開始陽奉陰違,不配合侯玉成的計劃了,哪怕他們知道,這是在提升整體實力。

這個時候就輪到侯玉傑和侯玉端出場了,一個紅臉一個白臉,再籠絡打壓,諸般手段輪番一用下來,事情還真就推行下去了。

其實這也正常,楚狂人、陸康平,還有那個六個大勢力之主人都不在,他們留下的人,頂多也不過破碎境修為,想跟侯玉成四人鬥,差的還太多,何況,還有一個侯玉端,手段和實力,那都是遠超常人的存在。

赤焰軍士卒的數量,一天天的暴漲,侯玉成開始訓練戰陣,協同作戰,想盡一切辦法的提升赤焰軍的整體實力。

除了提升赤焰軍人數和戰力,再有就是建業府城的擴容了。

光一個建業府城,原本也就一千多萬百姓,這一下子又擠進來一千七百萬聯軍,整個城池,儼然已經成了一座軍城,儘管侯玉端已經想方設法的擴建,但畢竟總人口已超過三千萬,建業府城的擁擠,還是遠超想象。

勝在此時,他們手上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人。

萬千武者全都投身到擴建城池的工作中,短短六個月時間,建業府城就在原基礎上,足足擴建了一倍多,至此城中的三千多萬人口,才終於算是能鬆口氣了。

…………

天下人都在等著寶庫重新開啟,預備籌劃下一階段的爭霸,就在這種漫長的等待中,天下腹地中州,終於有動靜了。

這個動靜,還不一般。

新禹歷1334年六月初八,侯玉成正在軍營裡操練士卒,侯玉傑率上侯門武者清繳府城四周、侯玉靈則正聽取下侯門各檔頭回稟訊息,侯玉端則坐鎮府城,正在低頭思考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