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神都子時,皇子歸來(第1/3頁)
章節報錯
要說天下第一雄城,那必然是大禹神都。
大禹曆元年,剛剛一統寰宇,統合八荒的禹神宗意氣風發,將神州十三分,化為如今的天下十三州,在天下推行郡縣制,廣修官道,聯通天下各處,設九品神位制,盡攬天下妖魔入甕……
昭昭有禹,天俾萬國
列祖應命,神宗順則
申錫無疆,宗我同德
曾孫繼緒,享神配極
這是大禹神朝時期的一篇祭祀樂章。
時至今日,天下百姓幾乎都還記得。
神宗的功績,哪怕只撿重要的說,恐怕都要說上一天一夜,但若說於民最有利的一項,那肯定是按郡縣制在天下各地修築的城池,以及連通這些城池的官道,畢竟至今為止,天下各州分佈的這些城池,還在起著抵禦妖魔,庇護百姓的巨大作用。
而這些城池中,最重要的,當屬大禹神都。
神都修築從動工到落成,總耗時二十年,徵調武者民夫共計有五千多萬人,動用海量的鑄鐵與精鋼,連天底下最珍貴的玄金,傳聞都足足用了有上百萬斤。
一兩玄金,那可是等於十萬兩白銀的,上百萬斤玄金,那就是一千六百萬兩玄金,這要是摺合成白銀,只怕正常人,連想都不敢想。
這是一座價值不可估量的宏偉雄城,放眼全天下可以說,找不到任何一處地方能與之聘美,再加上其具備的獨特意義,說一句,全天下人都為之而嚮往,絲毫都不過分。
天下各城的城牆都是有規制的,縣二十里、郡五十里、府城百里、道城百五十里,哪怕是各州的州城,也不過是兩百里。
而神都的城牆,達到了驚人的三百里。
百里城牆,其實就已經很誇張了,一座城池通常有四面城牆,四百里城牆全都用精鋼鑄鐵修築而成,這其中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不可估量。
三百里,又是什麼概念?
如果從京畿道的上空往下看,整個神都就像是一塊平臥在地面上的黑色巨石,巨石呈方形,四面有金色紋路,若不用氣息感知,僅憑肉眼,壓根就看不清這座城池,到底有多大。
神都動工之初的設計,是能容納一億人口,畢竟是天下之都,各州都城都能容納三千到五千萬人口,神都自是要穩穩的壓過他們一頭。
建成之後,與設計的初衷還是有些出入,可即便如此,也能容納八千萬人口,八千萬人口,那幾乎等同於現在河西道四府的總人口。
四府的人口,全都融入一座城池之中。
這一句話,就足以形容神都的宏偉了。
從大禹歷1520年落成,到現在新禹歷1333年,神都屹立在京畿道已有近三千年,三千年風吹日曬,三千年世事變遷,它還是如剛落成那般宏偉壯闊,寵辱不驚。
從落成到現在,神都的主人,自始自終都是大禹姜氏,區別只是神朝時期與聖朝時期,兩者地位的不同更多的體現在姜氏身上,而非神都。
即便是聖朝時期,神都在天下人心目中的地位依舊沒有發生什麼變化,所有人都知道這座城池是神宗留給人族,最寶貴的財富。
只是在新禹歷1325年,發生了變化。
大晉雄軍出了虎牢關,越了臨滄道,與東邊的琴劍山莊合作,一統摧毀了大禹,最終大晉六聖共同出手,頂著天下聖地之主的壓力,用滅三大妖魔的條件,徹底滅了大禹,屠了姜氏所有的血脈。
同時,也霸佔了神都。
生活在神都中的百姓,願意嗎?
當然不願意,神都不同於其他各州,這裡自古以來就是天下的中心,能來這裡的,哪個不是人中龍鳳,生活在這裡的,那更是早早從神宗時期就一直待在神都,世世代代對大禹忠心耿耿。
大晉聖朝是什麼,就是叛賊!
叛賊佔了神都,這對神都百姓而言,無異於地裂天崩,從八年前開始,神都百姓對大晉的反抗就沒有停止過,尤其是晉法開始實行以來,神都百姓更是強烈牴觸,無時不刻都在跟大晉作對。
大晉能有什麼辦法,疏導不成,唯殺而已。
殺戮本就是大晉的主旋律,北地三州,從上到下本就都崇尚武力,對晉法狂熱無比,神都百姓的抵抗,換來的無非就是更兇狠的屠戮。
百姓也不是傻子,被殺狠了,自然知道怕。
大晉對神都的強硬鎮壓與屠戮,正如對其他三道那樣,也起到了作用,從前年開始,神都的抵抗勢力就慢慢變少了,不管他們是轉移到地下還是徹底消失,起碼神都的治安是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