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興南、昭陽、南平四府已經合併為河西道,道城治所自然而然就定在了侯氏所在的原昭陽府城,府城早在一個月之前就改名為河西道城了。

從府城變道城,要改的當然不只是名字這麼簡單,按照原大禹時定下的舊制,縣城二十里、郡城五十里、府城百里、道城那就得一百五十里以上,至於再高階的州城,那就得兩百里往上了。

說來有趣,如今的河西道城,其實最早只是銅陵郡城。

隨著侯氏的實力愈發壯大,銅陵郡城也一路水漲船高,先是被改為昭陽郡城,爾後又改為了河西府城,到上個月侯氏拿下建業府之後,原河西府也改名為昭陽府,四府合併成河西道,這裡又被侯氏欽點為河西道城了。

河西撤府改道,雖說明面上沒有擴建,但在全道境內大批武者、百姓的湧入之下,還是難以避免的,開始了新的一輪大擴建,實際上此前的幾輪城市變更,侯氏都沒有刻意的花功夫去改造,畢竟按侯氏這發展的速度,沒準什麼時候城市的地位又要往上升,到時又一改,那就麻煩了。

不過這一次,不一樣。

河西道城,在侯玉霄可預見的未來中,起碼很多年,應該都不會再有變動了,畢竟再往上走,那可就是州城了。

一州之主!

侯玉霄倒是有這個野望,可他心裡還是明白,侯氏真正想達到這個高度,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剛剛覆滅的雷音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釋天佛祖坐鎮、三大世尊、十餘尊大能、陰陽聖境、元丹境、宗師境高手無數,坐擁五百萬大軍,這還是從冀州興師動眾南下之後,雷音寺保留的力量,比侯氏強的,那可不是一點點。

即便這樣,又如何?

還不是被大晉和四大聖地聯合起來搞死了。

一州之主,那就意味著一家新的聖地,無論是誰,要想達到這個高度,那就意味著,你要分潤當今神州九大聖地的權利,沒有恰當的時機,足夠的實力,但凡你冒出一丁點這個念頭,甚至還做出了實際行動。

恐怕接下來面對的,就是滅頂之災了。

一方面是自知河西想繼續往上走很難,另一方面,也為了打消各大聖地心中的顧慮,侯氏內閣一致決定決定,這次河西道城,就按照其餘各州的道城規格來進行擴建。

這麼一來,工程量就很大了。

原銅陵郡城只有五十里,如今一下子要擴建到一百五十里,足足翻上三倍,按侯玉端的估計即便全由武者參與,工期最少都要半年以上,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那更是不計其數,他起先準備在內閣提案時,還擔心會有人反對。

當然,按照侯氏目前內閣的規制,任何一項提案,只要他們五人同意,就可以透過,但如今的侯氏不比以前,且不提紅苣這尊新入閣的武道亞聖,白雲帆、聶心川、劉江洪、嶽聞竹,還有不少跟著侯氏一路走來,對家族忠心耿耿的人,任何提案,都必須要照顧到,所以截止到目前只要不是涉及到原則性的決議,侯玉霄五人,還是很看重其他人意見的。

出乎意料的是,內閣全票透過。

侯玉霄仔細想想,其實大家全都同意擴建道城也在情理之中,以侯氏如今的地位,這些跟著家族一路走來的老人,也是時候,要得到相應的地位和利益了。

改建道城,不僅關乎著侯氏的顏面,同時也牽涉到侯氏下面這些人的利益,河西府城這近十年間都是侯氏的大本營,侯氏但凡高層也幾乎全都定居於此,城中處處都有他們的產業,一旦府城升級為道城,除侯氏之外,他們就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不但如此,他們的身份地位,也會隨著河西道城在四府中的超然地位,而水漲船高。

有這樣的前提在,他們自然都是贊同提案的。

大家都贊同,侯玉端很快就拿出了方案,早在一個半月以前,河西道城就開始浩浩蕩蕩的擴建工程了。

半空中之上,侯玉霄看著整個城牆已經左右延伸出了十餘里,裡面配套的建築街道也都在同步施工,武者或肩扛巨木、或手抱鑄鐵,一個個忙的不亦樂乎,整個城市的擴建進度,幾乎是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推進的。

“這才一個半月吧,都完成快四分之一了?”

跟在他身後的侯玉端輕笑一聲,道:“我忘了大哥一直在閉關,還沒跟你說,這次擴建除了動用族中武者之外,我們還招了河西四府的其他散修武者,除了給予一定程度的報酬以外,還給了他們新建城區的戶籍,只要參與擴建工程的,以後都有權優先落戶道城,有這條政策,這短短一個多月就有近十萬多武者過來,而且每天都在玩上漲,按我預測,工程原本預計的半年,應該能縮短到五個月。”

優先落戶,侯玉霄想到這四個字,頓時心裡升起了一絲荒謬感,不過想想也是,說到底這武者跟百姓,其實區別也就是武力而已,其餘地方都差不多,慾望大多還都是一致的。

不過,關鍵還是,老五能想出來這個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