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了星原道,萬劍聖宗開始急了,他們把江東道的入流勢力門人,幾乎全都徵召了個遍,目前整個江東道有大軍兩百八十萬,不過其中萬劍聖宗的精銳金甲軍只有八十萬,其餘兩百萬有一百萬是銀甲軍,另外一百萬,則是所有入流勢力臨時組建出來的,戰鬥力恐怕連銀甲軍都不如!”

侯玉霄眉頭微凝,道:“我沒記錯的話,武威王麾下的天威軍只有五十萬,而且前面攻打星原道應該還折損了不少,江東道有兩百八十萬大軍,還不敢反攻星原道?”

“大哥,武威王手上的天威軍,眼下可不止是五十萬!”

侯玉靈語氣有些低沉,解釋道:“攻打星原道時,武威王應該就沒有盡全力,據我在星原道城的探子得到的訊息,今年二月,又有三十萬天威軍從雲瀾古江南下,那些應該是武威王在大晉的舊部,前面五十萬攻打星原道,損耗只在十萬左右,所以目前天威軍的總數,應該在七十萬以上。

另外,武威王經略星原道這兩年,又拉攏本土武者,重新組建了一隻星原軍,據說也足有百萬之眾。”

百萬星原軍,再加上七十萬天威軍,這可就是一百七十萬大軍了,有武威王這麼一尊武道亞聖親自坐鎮道城,萬劍聖宗若是不動點真格,光靠顧天雲和應長天兩個劍首,想要反攻奪回星原道,怕還真不怎麼現實!

那徐州,為什麼不敢動真格,派點厲害人物過來?

“大哥應該猜到了,徐州目前,有麻煩了。”

侯玉靈也知道侯玉霄在想什麼,立刻解釋道:“徐州不是不想動真格,主要是東邊,有交州大軍盯著!”

紫清聖宗跟武威王的事,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侯玉霄四年前就猜到了,武威王之所以敢肆無忌憚在徐州跟兩家聖地對著幹,就是因為有紫清聖宗的支援,如今看果然如此,侯玉靈後面的訊息,也印證了他之前的猜測。

“兩年前武威王拿下星原道城,不足兩個月時間,交州紫清聖宗麾下的兩百萬精銳太乙軍,就陳兵徐州江東道,目前雖未跨州界,但距離已經非常近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交州這是在給武威王打掩護,徐州若是敢輕舉妄動,紫清聖宗必會兵發江東道,與武威王一左一右,夾擊江東道。

屆時兩家大軍一旦攻破江東道,形成合攏,徐州僅剩宗門所在的陳留,和南平兩道,情況可就不妙了,所以目前,徐州也很謹慎,只守不攻,力圖保住江東道不丟。”

侯玉霄思索片刻,抬頭詢問道:“白鹿書院呢?”

“揚州和兗州,是最奇怪的!”

侯玉靈顯然對這件事也有些不解,開口道:“白鹿書院現在還有一部分青陽軍,留在江東道受顧天雲指揮,按說他們肯定是跟徐州站在一邊的,可徐州受到紫清聖宗威脅時,揚州和兗州,兩家書院竟是一兵一卒都沒出,完全是冷眼旁觀的狀態,但同時他們也沒有撤回江東道的那部分青陽軍,這就讓我有點看不懂了,我估計很多人也看不明白,書院到底在想什麼。”

侯玉靈的不解,侯玉霄一聽就明白了

最早武威王攻打廣陵府時,正道一共有兩家出兵支援了徐州,一家是雷音寺,出了十萬地煞僧兵,另一家是書院,一共出了十萬青陽軍,到顧天雲丟了星原道時,青陽軍尚還有一部分殘軍,目前也跟著顧天雲一起退到江東道了。

按正常邏輯,書院跟徐州站在一邊,那徐州邊境受到紫清聖宗的威脅,書院應該不會袖手旁觀,因為揚州和兗州,可都是跟交州毗鄰的,只要書院也陳兵在交州邊境,那徐州的危局,立刻就會迎刃而解。

書院不動,那就代表他們不想幫徐州,不想幫徐州,可江東道那一部分青陽軍,又不撤回來,這顯然有點前後矛盾。

然而,這個問題,侯玉霄早就已經想通了。

“很好理解,河東之戰打到現在,最早是書院和萬劍聖宗聯合對付大晉,可隨著武威王跟大晉貌合神離,又跟紫清聖宗達成了實質同盟關係,目下許多人都猜測,武威王隨時都可能反出大晉,你說說對書院來說,是大晉的威脅大,還是武威王的威脅大?”

侯玉靈聽到這個解釋,頓時眼睛一亮。

連一旁的侯玉成,都聽明白了,開口道:“我沒理解錯的話,大哥是說,比起武威王來,書院更忌憚大晉,所以一個即將反出大晉的勢力,坐視他壯大,比幫著大晉撲滅他,更加合適,所以書院不想幫徐州解圍?”

“不對啊,徐州已經丟了星原道,書院這麼做,要是徐州再丟江東道,萬劍聖宗損失這麼大,對書院…………”

侯玉靈突然頓住了,臉上的表情,逐漸變得精彩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