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撲朔迷離(第1/3頁)
章節報錯
大晉以軍立國,開國君王宇文洪章,本就是前大禹神朝的御前四神將之一,拉攏了另外三大神將完顏鵬、赫連御、拓跋城,才有了根基叛出神朝,其後開國到立國,直至最後成為天下第一聖地,整個過程自然也要倚重這三人。
大晉雖為天下第一聖地,但因世居北方,外界對大晉的瞭解其實並不算多,但最為人稱道的,無疑還是一帝三皇七王二十八侯的美談。
所謂一帝,便是指如今的晉帝宇文東都;
三皇則分別指汾靈皇赫連霸、幽野皇拓跋尊、豫梁皇完顏丞,三皇分別統管大晉治下的汾、幽、豫三州,跟宇文東都在父親宇文洪章手上接過晉帝之位一樣,三皇也是從其父親接過皇爵的第二代;
七王分別指:南象王拓跋雍、靈允王拓跋雄、平城王完顏俊、雲庭王完顏凱、玉召王赫連亭、西康王赫連昌,除了這六個之外,第七個就是武威王,侯景。
再下面的二十八侯,就是指青陽侯拓跋燾、紫泉侯完顏烈這一類的侯爵,從青陽侯和紫泉侯的姓氏就能看出來,大晉二十八位侯爺,基本還是出自拓跋、完顏、赫連三大姓氏。
安裝最新版。】
從高層的姓氏來看,似乎大晉都被三大姓氏佔了,連身為皇族的宇文氏,似乎看著都沒什麼話語權,但實際卻並非如此。
大晉對侯爵的軍隊都有著明確的規制,侯爵擁軍不得過十萬、王爵擁軍不得過五十萬、皇爵擁軍最多也就一百萬。
從三皇往下的大晉侯爵,的確有八成都出自那三家,但這只是軍部一隅而已,大晉下轄三州,擁民四十億,即便二十八個侯爺手上的軍隊加起來,也就不到三百萬,即便加上七王和三皇的所有部隊,對大晉廣袤的疆域來說,並不算什麼。
再則言,能安安穩穩統治大晉一千多年的皇族宇文氏,又豈是等閒之輩!
皇族宇文氏坐鎮幽州,擁甲千萬,晉庭親自掌控的風雲閣、北庭司、從龍衛三大機構,更是高手如雲,晉帝一紙詔諭,北地三州,莫敢不從。
如果實在要把大晉聖朝拆分等級,那麼宇文氏就是至高無上的第一級,拓跋、赫連、完顏三姓氏族就是第二級,第三級才是各州道府的那些入流的勢力。
再擴大一些來看,晉地三州,基本上就是由宇文、赫連、完顏、拓跋,這四族說了算的。
“先晉帝宇文洪章在位九百多年,整個大晉聖朝只封了三皇六王十八侯,全都是三姓子弟,直到晉都盟約之後,宇文東都繼位這四百年,一共封了十位侯爵,外加二十多年前,將侯景封為王爵賜號武威,至此大晉才有了第一位異姓封王!”
新禹歷1322年十月二十六。
府城外魔軍營帳,侯非滔滔不絕的給侯玉霄訴說自己在龍關郡魔軍中打探到的訊息,著重為他解釋大晉的情況,以及侯景這個第一位異姓王的名頭,是怎麼來的。
“這麼說,這所謂的第一位異姓王,只是說他姓侯,並非拓跋、完顏、赫連三姓的子弟?”
侯非點了點頭,正色道:“家主可別小看大晉這三姓,我在龍關郡,專門找大晉士卒聊過,不是三姓子弟的武者,想在大晉軍方混出名頭,縱你本事再大,也難如登天,這侯景今年不過五四百多歲,不但自己封了王,聽說晉帝宇文東都後面封的十位侯爵中,有八位都與他關係莫逆,在大晉七王中,屬他的聲勢最大,甚至……”
說到這裡侯非頓了頓,似乎擔心隔牆有耳,專門用罡氣傳音繼續道:“北地三州有傳言,說晉帝有意,擢升侯景為皇爵!”
侯玉霄童孔微微一震,就僅憑侯非打探來的這些訊息,就足以讓他分析出很多東西了。
但凡勢力大了,內部關係肯定錯綜複雜,想要維持一家獨大,都幾乎不可能。
小一點的勢力,如現在的侯氏,內部除了他們五兄弟,又併入了四家三流勢力,還有一部分府軍,以及滅掉大羅宗和天鼎宗之後,還收了許多散修武者,為了平衡家族內部各大派系,侯玉霄也弄了個內閣製出來。
連侯氏尚且如此,如今公認天下第一聖地的大晉聖朝那就更不用說了,皇族宇文氏會不忌憚另外三姓麼?
這是侯玉霄想到的第一種可能性,如此大力提拔非三姓子弟的侯景,甚至意擢升他為皇爵,與另外三姓的頂樑柱平起平坐,這明顯是有意削弱三姓的影響力。
當然,還有第二個可能性!
那就是,現任晉帝宇文東都,在培植屬於自己個人的勢力,最是無情帝王家,宇文洪章在位近千年,朝堂勢力根深蒂固,宇文東都為了提升自己的實權,培植私人黨羽也不是不可能。
但不得不說,這個猜測很大膽,加之侯玉霄對現任晉帝與前任的關係不瞭解,也不能確定。
“有沒有探聽到,武威王讓我們在廣陵府按兵不動,是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