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終章:血魔之死(第2/3頁)
章節報錯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天地間傳來一聲嘆息,侯玉端察覺到自己臉頰上,紅姑娘的手也徹底消失,頓時身體一震,意識到紅姑娘已經徹底灰飛煙滅,他蒼白的臉上,再度湧出一抹不正常的殷紅。
他雙目的淚水早已流乾,此刻只能瞪著大大的眼睛……
他張著嘴想要喊些什麼,可卻什麼都說不出來……
他抬頭凝視著漫天的灰燼,神情已然呆滯……
侯玉端在半空中,空洞無神的雙目,就這麼站呆呆的凝視著漫天的灰燼,一直過了數十息,不堪重負的身體,再也無力繼續維持他滯留在半空中。
一股眩暈湧上腦海,侯玉端雙眼一黑,身體終於脫力,倏然往地面掉了下去。
一道青衣身影從地面飛速衝上半空,接住了侯玉端。
侯玉霄將侯玉端背在自己身後,用真氣感知了一下他身體的情況,頓時面色陰沉,足足沉默了許久,他才抬起頭怒視著面前的紀衍之,聲音低沉道:“為何要離間我們兄弟?”
紅姑娘死後,紀衍之也散去了自己的丹心神劍,他本也是強弩之末,此刻肉身盡毀,剩下的靈體也在緩緩消散,明顯也是在奔赴黃泉的路上,離死不遠了。
可即便如此,侯玉霄還是想要問個清楚。
他刻意離間自己和老五兩人,目的究竟是什麼……
只可惜,紀衍之只是神色平淡的低頭看了他一眼,就轉過頭去,顯然並不想回答他的問題,看著自己靈體緩緩在消散,紀衍之的臉上並沒有懼怕,反而是露出解脫的神色。
他懷著對妹妹紅靈兒的歉意,足足活了一千多年,心裡的內疚,與對儒道的執著,可以說,讓他每日每夜都生活在痛苦與煎熬之中。
若不是對儒道的堅持,讓他始終心繫蒼生,還想為這紛亂世道中的百姓,再多做一些貢獻,他早早就去死了。
死亡,於他而言,就是一種解脫。
“我本該死,苟活一千三百多載,實屬不得已。
臨死之前,能給我儒門留下一顆這麼優秀的種子,上天待我紅秀夫已經不薄了。
生亦何歡,死亦何懼。
紅秀夫此生,無愧靈兒,無愧儒門,無愧天地!
哈哈哈哈……”
紀衍之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暢懷大笑,笑聲中充滿了豪氣。
紅姑娘臨終前的心中無恨之說,表明了他這一千多年來的愧疚,最後也換來了妹妹的原諒,所以他於靈兒無愧。
他身為揚州書院山長,修行弘揚儒道一輩子,為世人留下捨生取義一文,還能為儒門傳承締造出侯玉端這塊璞玉,還有個優秀的學生田法正,所以他能高喊無愧儒門。
他畢生都在踐行弘揚儒道忠君為民理念,少時為保護昭陽百姓,也為守護神朝尊嚴,犧牲至親,年長入書院教習,從一個小儒,逐漸成長為一代大儒,雖無緣亞聖,生命止步於此,但他自認無愧於心,對得起大禹神朝,也對得起天下萬民,更對得起……這方天地。
看著紀衍之徹底消散在天地之間,侯玉霄陰沉的臉色沒有任何變化,反而因為他最後那番臨死之前的豪言壯語,變得愈發凝重。
紀衍之這種完全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做任何事都絕對有自己的目的,他從踏足銅陵那一刻之前,肯定就已經考慮到了破境成功和破境失敗兩種結果,以及後面的應對,眼下事情發展到這種程度,也極有可能都在他的計算之中。
事到如今,侯玉霄也能大致推測出今日之事的發展脈絡,可唯獨就是紀衍之在臨死前,還要離間自己跟侯玉端,這件事侯玉霄怎麼也想不明白……
紀衍之欣賞侯玉端可以理解,可他侯玉霄算的了什麼,一個區區宗師二境修為的武者,侯氏家主,別說在紀衍之的眼力,就是下面那六大高手,估計都不會正眼看自己一下。
一尊儒道大能,有這個必要,故意噁心自己一下?
侯玉霄思考的同時,已經落到了地面上,侯玉成和侯玉傑兩人第一時間就趕了上來,從他背後接過了侯玉端。
“老五的傷勢很嚴重,玉傑,你先把他送出城,讓三娘安排人為他療傷,老二,你趕緊將侯氏有生力量整肅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