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羅剎節(第1/4頁)
章節報錯
羅剎,又作黑羅剎、羅剎娑、羅叉娑、羅乞察娑、阿落剎娑,又有地獄惡卒之意,其起源於佛宗,傳聞是上古時期的凶神,統御諸天萬界妖魔,因受佛宗感化,羅剎誓願守護佛法及正法行人,故又被世人視作佛教的守護神。
大禹神朝時期,世人共尊神庭,天下尚無聖地之分,儒釋道三教並立,彼時的佛門共分兩脈:
一為禪宗,二為梵門。
禪宗奉釋迦摩尼為祖,擅佛理,認為萬法皆空,世人五根不淨,所以才會招致苦惱,故此禪宗弟子,都絕情斷欲,身修業果,以度化世人,加入空門為己任;
而梵門則立羅剎為宗,精武道,奉行五蘊學說,認為世間疾苦,皆由人體五蘊而起,五蘊即為色、受、想、行、識,是指人體對外界的一切生理心理感應,想要脫離疾苦就必須要五蘊皆空,包括他們的武學也都是由這個理論派生而成。
梵門弟子不必受戒,也從不避諱貪、嗔、痴三毒,認為世間本就是地獄,他們的最高追求,就是剝離塵世五蘊,擺脫人間疾苦。
但想要五蘊皆空,那就必須要剝離人體的一切生理和心理感受,這從理論上來說,只有一個途徑,那就是死亡。
但只要你加入梵門,就還有另外一個辦法,因為梵門信奉的羅剎尊神,就是下凡來剝離人體五蘊的救世主。
原本的佛門兩脈,梵門的實力是遠不及禪宗的,甚至禪宗無時不刻都想將梵門的教義扭轉過來,讓他們融入自己,可始終都沒有完成。
一切的轉折點,就發生1300多年前。
武宗末年,天下大亂,十三州各方勢力征伐不斷,百姓民不聊生,梵門的這一套,居然神奇的蓋過了禪宗,吸引了眾多信徒加入,於是乎實力破天荒的反超了禪宗。
實力的增強,帶來的自然就是慾望的膨脹,原本是禪宗想讓梵門融入自己,這一下角色就換過來了,梵門開始對禪宗進行滲透,於是矛盾就開始爆發了。
爛船還有三千釘,何況禪宗的實力,在此前一直是遠超梵門的,大戰伊始,禪宗藉著多年底蘊,與梵門拼了個旗鼓相當,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
照說都是佛門支系,就算打的再狠也是內部矛盾,可禪宗實在忍受不了,一直被自己壓制的梵門,如今居然能跟自己打平,怒急攻心之下,他們拉了外援過來。
這個外援,就是如今冀州琴劍山莊的創始人,大禹神朝兵馬大元帥趙虞龍,彼時的趙虞龍,控制著大禹神朝最精銳的兵馬,一加入這場爭鬥,梵門一點都不意外的敗了。
若非是後來大晉聖朝幫忙,梵門那時就應該被滅了。
原本內部一家的矛盾,禪宗這一手拉外援的操作,雖然讓自己勝了,卻也將矛盾成功激化成了分裂。
於是乎,梵門決定脫離佛門,不跟禪宗玩了!
獨立之後的梵門,另闢蹊徑,前任教主端木宏改梵門為羅剎聖教,化身羅剎尊神化身,行走人間,廣受教徒,勵精圖治數十年,硬生生打下雍州,將當初一個從佛門狼狽離開的分支,發展成了天下十大聖地之一。
新禹歷1322年七月三十,羅剎節
侯氏宅院,侯氏五兄妹都齊聚一堂,侯玉端正將羅剎聖教的來歷一五一十的說給四位兄長姐姐聽。
“難怪五大高手中,其他三人都去拜謁了梵音上師,唯獨這圓空和圓法兩人沒有去,原來兩家,還是世仇!”
旁邊的侯玉成聽到最後羅剎聖教逆襲成了聖地,想起這段時間五大高手的事,頓時若有所思的開口。
“我不喜歡那群禿驢,此前昭陽出現過的那個不爭和尚,我感覺他渾身都透著一股虛偽勁兒,看著就令人生厭……”
老三侯玉靈這時開口了,看來是昭陽城時,那不爭和尚給她留下的印象,有點差。
侯玉霄看到三娘臉上的厭惡,頓時低頭輕笑了一聲。
有關十大聖地這些事,也算不上什麼秘密,他雖瞭解的不如侯玉端仔細,卻也曾翻閱過,知道一些。
禪宗跟羅剎聖教的這一段恩怨,持續了上千年之久,兩家雖同宗同源,可互相之間的仇恨,卻已經是根深蒂固。
如今的禪宗雷音寺雖有準聖地之稱,但跟佔據雍州的羅剎聖教相比,肯定還是有差距的,這種差距越大,無疑就會讓雷音寺的那幫禿驢心理越不平衡,仇恨自然也就越深。
現在羅剎聖教式微,雷音寺能不遠萬里過來,就足以證明這仇恨,只怕早已經深入禪宗骨髓裡了。
同理,羅剎聖教對禪宗,肯定也是極其厭惡的。
只不過這次五大高手過來,雖暗地都心懷鬼胎,但明面上打的卻是斬妖除魔的旗號,故此雙方才都很剋制。
“這種陳年舊賬並不好說,以咱們這些後世人的眼光看,當年明明是佛門內亂,禪宗卻引外援來助陣,梵門不服氣出走肯定是合乎情理的。
但梵門的教義跟禪宗比起來,的確是多了些戾氣,再加上有蠱惑教眾的嫌疑,所以儘管佔了雍州,成了聖地,卻也從此被打上了魔道的標籤,算是有得有失!
而禪宗雖然勝了,卻也落了個勾結外人的名聲,被天下人所不齒,當年拉來的外援趙虞龍,如今更是鳩佔鵲巢,入主冀州不說,還處處行打壓之事,他們也算是自食惡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