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中旬,李思飛去爪哇島瞧了瞧,發現周國佔領的區域,竟然沒什麼土著反抗勢力。

相比以往肆無忌憚,不把人當人的土著高層,大明來的這些官員,起碼還會給平民一口飯吃。

畢竟周國剛剛建立,沒那麼多盤根錯節的剝削階層,底層的日子自然好過了不少。

當然,麻喏巴歇王朝的後裔,也發揮了重大作用。

舊王朝才滅亡了幾十年,隨後又一直戰爭不斷,使得不少土著都對麻喏巴歇王朝頗為懷念。

所以這些投靠周國的舊王朝遺民,即便手中沒多少權力,可也起到了安撫人心的作用。

朱肅溱並非雄才大略的英主,但勝在聽得進旁人意見。

而且他身邊也有不少人才,大多都是被萬曆趕出朝廷的張居正舊部。

這些人隨便耍耍手段,就把那群舊王朝後裔忽悠得熱血沸騰,全心全力的幫周國穩定局勢。

半年後,分配到各處的官員,也將當地語言學得七七八八,至少和土著溝通不成問題。

再加上一萬多狼兵震懾,本就膽小愚昧的爪哇土著,也只能乖乖的當順民了。

本來李思還覺得當地人是不是太軟弱了。

北美那邊的土著,哪怕被五嶽劍派殺得人頭滾滾,還一直想方設法的偷襲反抗。

爪哇這邊才殺了兩三波,給了點微不足道的甜頭,土著們就老老實實的認命了?

不過李思轉念一想,幾十年後的荷蘭人,區區一兩千人,就能殖民整座爪哇島。

現在他都送過來兩萬多人了,當中大部分還是能征善戰的狼兵。

加上週王一脈數百年積累下的資源,以及那群舊王朝後裔相助。

這要還穩不住幾十萬土著,那他真得重新考慮補天計劃了。

現在藩國穩定下來,對李思和大明都是好事,可島上那五百少林武僧就有些尷尬了。

他們當中大部分都只擅長打打殺殺,管理不在行,傳教也不在行,目前狀態實在有些頭疼。

所以上次李思從爪哇島返回,捎帶的一堆信件當中,就有方智寫給方證的局勢彙報。

周國既然已經建立,大和尚們也不方便再肆意搜刮,如此一來,五百精銳武僧放在爪哇島,實在是有些浪費了。

對此方證頗有些鬱悶,他不可能去怪方智太給力,居然忽悠住了麻喏巴歇的王室後裔。

也不可能讓武僧們破壞穩定局面,那樣做肯定會遭到李思和朝廷的毀滅性打擊。

所以無可奈何的方證,只能找正主商量,看看能不能從李大國師嘴裡扣出點好處。

剛聊了幾句,李思就聽出了方證的意圖,對此他也覺得該補償一下少林。

單是方智那一通忽悠,就大幅加快了一方藩國的建立程序,也減少了李思補天的準備時間。

如此功勞,確實應該獎勵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