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簡找到曾曉偉,把自己宏偉的計劃說了一遍,曾曉偉好像不認識她一樣,看了半天才說:

“你就不能不折騰?你知道這裡面涉及多少部門嗎?”

鄭小簡搖頭。

曾曉偉說:“我應該是幫不上你的忙,你也知道我不擅長打此交道,你找我幹什麼?”

鄭小簡把自己的計劃全部講了一遍,曾曉偉感覺就如同聽天方夜譚一般。

鄭小簡說:“什麼事不都是因想法而最後實現的嗎?我們原來聽過很多的童話,最終這些童話都變成了事實。”

曾曉偉不想與她爭,就問她找自己到底要幹什麼。

鄭小簡說自己做了一個計劃書,感覺資金缺口需要近八百萬,就是不知道這樣的做法是不是有什麼欠缺。

曾曉偉看了一眼計劃書,連翻都懶得翻說:“你懂這些嗎?別異想天開了。”

鄭小簡說:“你就說你幫不幫我?要幫,就像點樣,要是不幫,我就找其他人去。”

曾曉偉看鄭小簡不像是鬧著玩,而在他的心裡,這事跟鬧著玩也差不了多少,於是說:

“這樣吧,我有一個搞這方面的同學,在省裡也小有名氣,我讓他幫你一下。”

鄭小簡的臉色才有了色彩,明媚地抱了抱拳,千恩萬謝說以後一定好好謝謝你。

曾曉偉找的同學很靠譜,沒有應付了事,而是很快就來到了水泥廠。

鄭小簡把自己的想法全部和盤托出沒有一點保留。

鄭小簡搞的計劃書,整整用了半個月的時間,但在人家眼裡,這一切不過是小兒科,比這複雜一百倍的人家都經歷過了。

這人參觀了水泥廠,又被鄭小簡帶到臨近的磚廠,說明、後兩天就給她一個完整的計劃書。

他把曾曉偉給他的計劃書還給她說,說這個一點參考價值都沒有。

理工男的思維就是這麼奇怪,不會拐彎可能也不想拐彎。

第三天,當鄭小簡拿著人家做好的計劃書,差點哭鼻子。

自己預算的八百萬原來是毛毛細雨。

人家做得洋洋灑灑足有上萬字,詳細而有說服力,資金缺口大約一千五百萬。

鄭小簡別說一千五百萬,就是拿出一百五十萬也沒有。

拿著這份完整的計劃書,鄭小簡總結出了幾點。

一,進口德國機器所要投入的資金大約是三百萬左右;

二,進口機器所需要培訓的人員費用大約在五十萬左右;

三,廠房的改建和擴大約需要五百萬;

四,水泥的外包裝防水防潮改造需要二百萬;

五,修建運輸道路,大約一百萬;

六,改造期間所造成的損失還有宣傳銷售的費用大約三百萬……

鄭小簡的計劃書裡完全沒想到損失和停工期間的費用……

鄭小簡越看越覺得此事真的要束之高閣了,但她不甘心,真的不甘心。

調研報告最後一頁還加了說明,說這些幾乎就是成本預算,在實行過程中,還有可能出現更多的費用沒有計算進去。

鄭小簡知道,自己單位和總公司的幫助是微乎其微的,現在有兩個地方可以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