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晉黃帶子(求雙倍月票)(第2/3頁)
章節報錯
九阿哥點頭道:“汗阿瑪聖明,恩典給得太好了,要是因福松的緣故,讓他阿瑪跟繼母他們沾光了,那也讓人難受,做阿瑪的沒有個做阿瑪的樣子,嫡長子不聞不問、不養不教,那繼母也是心黑的,將嫡長子擠出去了,也不消停,前幾年上躥下跳的,差點將福松送出去做贅婿,心壞了……”
康熙去年就查過福松,也曉得福松的境遇。
要是沒有覺羅氏這個姑姑接過去撫育,要麼立不住,要麼在繼母的磋磨下,也只會養廢了。
康熙嘴上說著大度,實際上也是恩怨分明之人。
選擇給了這樣的恩典,也是不待見福松阿瑪繼母的意思。
否則福松阿瑪就兩個兒子,給這一支恩典,宗室人口也多不了幾個,又能如何呢?
不過康熙這樣處理是這樣處理,聽了九阿哥的話,還是難免多疑,道:“福松對他阿瑪、繼母有怨?”
九阿哥立時搖頭道:“沒怨啊,好著呢……”
說到這裡,他反應過來弄混了,道:“福松訂婚之前就改口了,如今都統府那邊是阿瑪、額涅……”
康熙道:“那他本家那邊呢?怎麼稱呼?”
養恩是恩,生恩自然也是恩。
康熙不喜長輩不慈,更不喜小輩不孝。
九阿哥老實回道:“那兒子哪裡曉得?或者也是阿瑪額涅,或是‘老爺’、‘太太’?福松是兒子岳母教養大的,兒子岳母最是重規矩,指定錯不了規矩就是……”
康熙沒有再說什麼,只皺眉道:“泥灰之事,交給了十三阿哥,帶了內務府下幾個窯口的匠人,試出來兩種更堅硬的配方,只是需要鐵粉。”
可是哪有那麼多鐵粉呢?
沒有那麼多鐵粉,就限制了產量。
九阿哥想起了自己福晉之前提過的話,鋼筋鐵骨也可以換成竹筋竹骨,就是效果減半。
他就斟酌著說道:“若是沒有鐵粉,等到修築堤壩的時候,裡面用銅柱子鐵柱子呢?”
康熙搖頭道:“朝廷一直銅荒,沒有富裕的銅;至於鐵柱,會鏽了朽掉。”
九阿哥道:“那再試試竹子呢?那個便宜啊,就算從南方水運過來,價格也不抵之前所用巨木的十分之一……放在泥灰中為骨,會不會也能結實些?”
康熙看著九阿哥,道:“你早就想過這些了?”
九阿哥搖頭又點頭道:“想過,不過不是因泥灰想的,是聽說巨木折銀貴的時候想的,這京城真假觀音竹的緣故,外地也往京城運了不少耐寒的竹子,兒子那南城荷花池邊上,還移栽了兩車,聽說在南方有的竹子長得很快,發了竹筍一晝夜就長半丈,三兩年功夫就是碗口粗的竹子,要是其他木材,總要十來年才能這樣粗細。”
康熙看著九阿哥,多了探究,就道:“牛痘也好,玉米土豆也好,還有眼下的泥灰,都是你提出來的,要是你耐心地善始善終,功勞不說翻倍,也差不多,你到底怎麼想的,只是偷懶麼?”
九阿哥聽了,露出苦惱來,道:“兒子動腦子就好了,還需要事必躬親麼?兒子也不是偷懶,就是有自知之明,就兒子這身體,冬天不折騰都要感冒個三五回,寒冬臘月去南苑跟著試牛痘,兒子就要請長假了;還有試種新糧種那個,要是兒子把在手中,也不會去田間地頭巡看,只能打發人去盯著,到時候好了賴了的也說不好;泥灰這個也是,也就是十三阿哥了,既勤勉也曉得輕重,廢寢忘食的,換了兒子,只會告訴匠人們,繼續試,明年後年出來成果都成……”
說到這裡,他又想起了舒舒的說辭。
有的時候,不是懶,是身上不舒服了。
他就道:“兒子也不是成心偷懶,就是有時候不愛動彈,也不愛費腦子,總覺得身上乏……”
當然了,這個乏也是有前因的。
多少在學習太用功之後。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