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廳,張廷玉與張廷瓘兄弟正在吃茶。

眼見著屋子裡沒有旁人,張廷瓘小聲道:“這小半條街都是董鄂家的?這得多少間屋子?”

張廷瓘亦是宰相公子,出生在皇城中的賜第中,並不是寒門小戶,沒有見過世面。

可是跟這勳貴大姓的大宅子相比,皇城那四進院的賜第都顯得狹小了。

五進大宅,還是兩跨的,還不是一個大宅子,是兩個宅子挨著。

這就相當於並列四個五進大宅,所以才能佔了半條街。

張廷玉言簡意賅,道:“齊大人家本是兩房,比鄰而居……”

他在翰林院待了三年,奉命學習國語,日常接觸的多是滿洲進士出身的前輩,已經習慣滿人“舉名不提姓”的規矩。

倒是張廷瓘,雖也是京城出生的,可十來歲就回鄉讀書去了,並沒有怎麼接觸過外頭的人,還是習慣稱姓。

張廷瓘點頭道:“所以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董鄂家這一支可真夠單薄的。”

傳了三代,堂親近支皆無。

幸好這一代當家人能生,否則這一支就又要過繼了。

外頭有了動靜。

兄弟兩個聽到動靜都起身。

就見門簾撩開,“呼啦啦”進來一堆人。

“張二哥、張六哥,新年好……”

珠亮上前,跟兩人拱手拜年。

兄弟兩個回禮。

其他人也都上前,跟姻親見禮。

兩家議親接親的,已經打過幾回照面。

不過眼下人群中,卻有兩個眼生的。

福松介紹小六道:“這是我行六的弟弟,大名壽善,現下為十五皇子伴讀,一年到頭在宮裡,也就過年這幾天能接回來待幾日。”

而後,他又對小六道:“這位是張二哥,那位是張六哥……”

小六上前,行了漢人的作揖禮:“張二哥好,張六哥好,給您二位拜年了。”

因都統府這裡有小孩兒,張家兄弟也帶了荷包。

張六爺就遞了荷包道:“也祝壽善弟弟新年好。”

小六接了荷包,有些納罕道:“去年跟我大哥、大嫂一起回京的,不是還有位張三哥麼?怎麼不見?”

張廷玉道:“舍弟在小妹出嫁後返鄉了。”

尼固珠已經從小三懷裡下地,牽著小七的手,站在小七身邊。

福松就指了她道:“這是貝勒府的大格格,這幾日在這邊過年……”

按照尊卑,本該給大格格先介紹張氏兄弟的,只是眼下是親戚相處,就按照家禮來。

張家兄弟齊齊望向尼固珠。